这几天,金河集团原生物公司总经理苗建清正忙着与中国航天五院派来的工作组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作为集团公司指派组建合资企业的一方代表,苗建清的身份变成了神州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1月11日,记者见到他时,他一边不停地接电话,一边插空告诉记者:“我们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生物技术生产辅酶Q10,(一种人体用维生素),规模将是世界第二。”
从塞外苦寒到牛羊遍野,从乳业兴市到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呼和浩特正逐渐改变着世人对这个城市的认知,遥远的古云中变成了现代化的开放城市,它以经济发展速度连续5年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保持第一的骄人成绩,上演着新型工业化的传奇。
新架构,首府工业“首”起来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呼和浩特市原有的毛纺工业、机械工业等产业优势逐渐减弱,工业面临着优化组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蜕变。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呼和浩特市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资源比较贫乏,不具备突飞猛进、高效发展的明显优势,所以选择产业必须要摆脱条件束缚,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在他们的发展思路中,重点优先发展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目标日益清晰。
“中国乳都”无疑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张“城市名片”。虽然是冰封雪裹的冬天,伊利、蒙牛两大乳业集团的产品却依然热卖大江南北,消费者通过两家企业的产品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大草原,也熟悉了呼和浩特。奶牛头数、鲜奶产量、人均鲜奶占有量和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四项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均位居第一,呼和浩特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国最大的乳业生产基地。而阿拉福兹、利乐、达能三大全球500强企业的引进,更增加了这个乳业基地的“含金量”。
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破冰之旅,是以TCL集团的入驻为起点的。1999年,呼和浩特市主要领导半年内南下广东惠州数次,说服TCL集团北上来呼办厂。功夫不负有心人,TCL集团兼并了濒临破产的内蒙古电视机厂,创出了当年建厂当年盈利的好成绩。如今,除TCL电视以外,TCL国际电工、TCL升华都在呼和浩特建成生产。
乘势而起,顺势而上。呼和浩特抓住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良机,利用交通、土地、能源、人力等综合成本优势,吸引来银安科技、台湾IDM、创维集团、美国俄勒冈材料公司等国内外大型电子企业落户,全球知名电子制造企业富士康集团正积极与呼和浩特市沟通洽谈,寻求投资合作机会。中山西路投资近1亿元的深圳艾博科电大厦,是西部首家电子产品批发集散中心,在“艾博”的斜对面,另外一座IT产业大厦———诚信数码大厦也已拔地而起。呼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后发态势,2006年前11个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21亿元,同比增长41.07%。
而随着以亚洲第一大火力发电厂大唐托电公司为首的一批电源点开工建设,呼和浩特市打造“北方电都”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生物制药开始形成关联度和集中度相对较高的产业链条;冶金化工和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统计显示,2006年呼和浩特市六大支柱产业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约195亿多元,约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5%。
筑洼地,首府工业“快”起来
以伊利进驻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区,蒙牛乳业崛起盛乐经济园区,金河集团创业托克托工业园区等为标志,产业向园区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得到了鲜明的诠释。处于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呼—包—银经济带核心区域中的核心,呼和浩特正通过高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园区承载产业与资本转移所产生的“洼地效应”,形成产业集聚。
托克托工业园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和大唐托电充足的电力供应,引进一批生物发酵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大大提升了园区档次。目前,园区已引进石家庄药业集团、升华拜克、中牧公司、厦门金达威、航天五院等大企业,培育了建隆、华玉、融成等中小企业,建设了青霉素、金霉素、黄霉素、阿维菌素等13个大项目和4个玉米淀粉项目,并形成了产业配套。目前,托克托工业园区已形成发酵容积近2.4万立方米的规模,位居国内第二。龙头企业金河集团在园区中起到强大的经济、技术带动效应。该集团在国内兽药行业首家实现产量第一、效益第一、出口创汇第一,去年与航天五院合作成立神州生物公司,开发辅酶Q10,技术水平国际一流,同时具备航天生物技术孵化器功能,对现有入园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现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10个,在园区发展中注重提高各园区的专业化水平,大范围、宽领域配置资源;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引导产业有序集中,形成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良性格局。国家级开发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如意、金川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组成,如意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贵金属及新材料业,金川区重点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业,出口加工区则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托克托工业园区重点打造以电力、生物制药、化工、冶金为主的能源依托型工业基地;盛乐园区集中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金桥开发区重点发展石化工业。呼和浩特市六大优势支柱产业全部集中在园区。
促循环,首府工业“新”起来
开发中不忘节约,成长中追求领先。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技术进步,首府工业在发展中形成,在和谐中壮大。
外商独资企业阜丰集团去年在呼和浩特市建立了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玉米为原料,一期工程主要生产淀粉、谷氨酸和有机肥料,二期、三期将生产黄原胶和精制味精,均是玉米淀粉的下游产品。在玉米———淀粉———谷氨酸———有机肥料的链条中,原料几近被“吃干榨净”,玉米胚芽还用于生产医药食品,玉米皮也被加工成饲料进入市场。一个数据足以说明企业的环保水平:一期工程6.72亿港元的投资中,有1.24亿港元用于环保设备。对于生物发酵企业最难处理的废水,阜丰公司采用新工艺,实现了多次重复利用。公司办公室主任谢纲平静地说:“我们企业的最后一滴废水都可以养鱼。”
现在,一批先进实用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在呼和浩特市得到了应用和推广,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利用废弃物的范围进一步拓宽,已扩展到炉渣、粉煤灰、矸石等十多种。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呼和浩特市积极引导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引进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伊利集团在行业内首家引进了超高温灭菌系统、“中国版LGG益生菌酸牛奶”等高新技术,确立了企业在行业的领军地位;内蒙古银安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税控收款机和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器,是区内IT业首个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内蒙古生物药品厂研制出多个新的治疗家畜口蹄疫疫苗,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动物疫苗生产基地。
大招商,首府工业“优”起来
呼和浩特市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没有项目注入,首府工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5年实现翻两番,“十一五”开局之年,财政收入低于亿元的旗县成为历史,全年开工建设了107个工业重点项目,经济效益指数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皆与扩大开发力度,引商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密不可分。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沿边开放重点城市,草原都市呼和浩特以博大的胸襟、宏大的气魄和超前的意识,释放着边疆民族地区首府城市的开放激情。在一批招商引资政策的落地声中,便捷的“一条龙”服务,畅通的投资“绿色通道”,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一汽集团当初决定将总投资30亿元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落户呼和浩特市前,已准备在另一个省建厂,但呼和浩特市凭借整体优势以及统一受理、全程服务、限时办结的工作作风,促使一汽毅然把项目放在了金川南区。在建厂房的过程中,金川开发区考虑到一汽亿阳公司离职能部门距离较远,办事不方便,特意在南区设立了工程指挥部,使企业的建设进度大大加快。
提起呼和浩特,外界总把它与草原、蒙古包、马群联系在一起,而且认为非常落后,这极大地影响了呼和浩特的招商引资。呼和浩特市招商人员发扬“泡泡糖”精神———粘住就不放弃,并采用网上招商、驻外办事机构窗口招商、节会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多样、高效创新的招商方式,为首府引来一批又一批项目落地。石家庄制药集团万吨青霉素项目、武川县哈德门森林公园旅游项目等,就是通过网上招商的方式引进的。2006年,呼和浩特市选派专人分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10多个城市进行小分队叩门招商活动,吸引了近百家企业前来考察洽谈,部分项目已经签订投资协议。
2006年,呼和浩特再次入选《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百强城市”和国家统计局的“中国2006年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在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联合举办的2006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评选中,呼和浩特也欣然上榜。
而今,首府工业将发展目光投向了全国,要将呼和浩特建成全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级火力发电基地和国家级生物制药创新基地。依托新型工业化焕发出的巨大能量,后劲勃发的呼和浩特正在实现着“首起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