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的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开放的中心,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科教兴市的先进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北方沿边开放城市。呼和浩特现辖市区4县和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一万七千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其中城区人口14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满、朝鲜等36个民族聚集的地区。呼和浩特平均海拔1050米,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350至500毫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侯,是一个非常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呼和浩特在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以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的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等重要机遇,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五年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保持第一,200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中跃居第一,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及人均生产总值五年实现了翻二番,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的品位也在不断的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基础。
呼和浩特地处北纬39度至41度之间,是世界上公认的世上优质奶牛带,发展乳业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乳业是呼和浩特市近几年来重点培育发展的特色有些产业之一。自2000年初我市提出了实施奶业城市和打造中国乳都战略以来的短短几年内,呼和浩特的乳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了像伊利、蒙牛两大乳业知名品牌,到2005年底,全市鲜奶产量达到了420万吨,全市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了945斤,在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鲜奶产量和人均鲜奶的占有量均居第一。2005年8月我市被中国乳制品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乳都。我市由于成功的培育出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和获得中国乳都这一称号,成为唯一荣获2005年中国营销世界特别奖的城市。
乳业已经成为拉动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增加农民收入等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是乳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005年呼和浩特畜牧业在大农业的比重达到了60%以上,二是乳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2005年4631元,其中直接来自于乳业的收入超过了60%,三是乳业的发展,特别是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2005年伊利、蒙牛两大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均突破了百亿元大观,分别达到121.75亿元和110.5亿元,乳业增加值实现了63.2亿元。四是乳业的发展带动了劳动力的就业,目前全市养殖奶牛的农户已经发展到12万户,惠及农民近50万人,加快乳业产业链的延伸。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的进程中,乳业是朝阳产业,也是黄金产业,使我们增强了信心和决心。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鲜奶产量要达到400万吨,乳品销售总额要达到500亿元,同时要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使伊利、蒙牛两大中国的乳业的知名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努力把呼和浩特的乳业做大做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乳都。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发展,特别是乳业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各界朋友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据了解,有关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就很多专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2006·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国际乳业高峰论坛的举办是呼和浩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许多人分享专家智慧,促进业界交流,共商中国乳业的发展大计,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和交流的平台。呼和浩特将以此为信心,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中国乳都的建设与发展,为强壮中国人的体魄,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