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企业界独一无二的成长案例,这个案例已走进了海外MBA的教学课堂:1999年,呼和浩特市有一个姓牛名根生的人,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子里,租了一处破旧的民宅,注册了一个叫“蒙牛”的乳品公司。四年后,蒙牛公司竟跻身中国乳品行业的三强之列,并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纪录:
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首;
蒙牛枕销量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冰淇淋销量全国第二,液态奶车间被瑞典利乐公司列为“全球样板工程” ;
以最短的时间打造出“中国驰名商标” ;
蒙牛产品是惟一的“中国航天员专用乳制品;
……
牛根生也曾荣获多项桂冠。其中,颇引人注目的是:与素有“企业教父”之称的张瑞敏、柳传志一起,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2003年度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之一,名列第10位;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
世人惊诧地发问:“蒙牛这个今年才5岁的‘幼儿’,何以长成‘巨人’?”抽象地说,是“土壤、阳光、雨露、种子”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地讲,可以写成一本书或拍成一部剧。纵观蒙牛的成长历程,有一点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从创业之初,蒙牛人就坚定不移地确立一个宏伟目标;围绕目标,用大智慧整合大资源。
反弹琵琶:动员社会资金20亿
香港上市:募集国际资本14.56亿
蒙牛成立之初,面临的是“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的“三无”状态;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为自己确立了“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创世界乳业领先品牌”的神圣使命。
建立工厂后,按照常规,公司需建员工宿舍楼、建奶站、购置配套设施及运输车辆。蒙牛公司“反弹琵琶”,用智力整合财力,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成“社会办企业”。通过经济杠杆的调控,目前,为蒙牛服务的10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1000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10万平方米的宿舍楼,以及其它生产与服务设施,合计总价值约20亿元,蒙牛公司没出一分钱,全部由社会力量投资完成。
2004年6月10日,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蒙牛乳业成功上市,共发行股票3.5亿股,募集国际资本13.74亿港元,约折人民币14.56亿元。蒙牛在香港上市,整合的又岂止是国际资本?
有媒体称,境外上市是蒙牛问鼎“世界牛”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其“三步走”——“内蒙古牛、中国牛、世界牛”的品牌战略跨入了新阶段。牛根生说:“作为境外上市公司,平台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既要遵守国内法规,也要遵守国际法规,还要接受国际投资机构及公众的监督。这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更加规范,所有的人员都要不断提高水平。”分析人士认为,境外上市,意味着蒙牛可以用全球股民的钱,办中国农民的事——养牛增收,办中国市民的事——喝奶保健。
年仅5岁的蒙牛,就成为我国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乳品企业,世人惊呼:“蒙牛真猛!”然而,在“猛”的背后,则是蒙牛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独特的视野、理性的思考和卓越的运作。
审视历史:开掘无形资产
发挥优势:打造中国乳都
牛根生曾做过这样的分析:从历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乡、奶的摇篮。千百年来,人们一提起内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不仅是宝贵的草原文化遗产,更是古人留给内蒙古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地域上看,世界畜牧专家认为,北纬45度左右是最佳的天然养牛带;内蒙古大草原恰位于北纬40—45度。从产业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费牛奶约为100公斤,我国仅为10公斤;在我国,牛奶制品有着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乳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从现实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和牛奶增长速度均居全国第一;2000年,呼和浩特还确立了“奶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以上诸要素,都是内蒙古创乳业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整合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现实的大背景、大资源,2001年6月,蒙牛公司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为主题,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灯箱广告,将经营企业品牌与经营地区品牌有机地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国人心目中渐趋形成;蒙牛不仅巧妙地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为内蒙古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肩负使命:牢记强乳兴农
为国分忧:带动农民增收
进入新世纪,“三农”问题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增收。蒙牛公司时刻牢记“强乳兴农”的神圣使命,努力为国分忧。从成立之初,就扛起了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旗,把整合资源的触角伸向了广袤的农村、牧区。
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蒙牛的生产基地是“一体两翼”——以总部呼和浩特为主体,向西已进入包头市、巴彦淖尔盟等地,向东已进入兴安盟、通辽市等地。到2003年,蒙牛已成为自治区最大的收奶户,一年共为百万奶农发放奶资约20亿元,奶农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比上年增加约500元。目前,蒙牛公司已在自治区境内扶持、带动为其配套的奶牛养殖小区、牧场500余个,是所有乳品企业中数量最多的。
为实现“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梦想,蒙牛现阶段的产地战略是“牛奶暂时留在内蒙古、冰淇淋走出内蒙古”。蒙牛先后在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甘肃、新疆、浙江、河南、黑龙江等地区,以独资或合资等方式,共建生产基地20多处,从而实现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
借助外力:跃入国际视野
宏伟目标:世界领先品牌
2002年12月19日,和林县盛乐经济园区蒙牛公司总部,一个隆重的签字仪式正在举行——3家著名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辉、英联共同向蒙牛投资2600万美元。一般而言,企业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对外融资的需求。蒙牛并不缺钱,为何要引进国际资本呢?蒙牛决策层有着自己深远的考虑。
蒙牛的长远目标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均派出董事进入蒙牛董事会,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结构国际化,从而相应提升蒙牛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向国际水准看齐。三家投资公司皆为实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国际财团。作为专业化的国际投资公司,在其投资行为发生后,必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公布其交易信息。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也必须遵循上述程序。这就意味着蒙牛借助国际资本的跳板纵身跃入了国际视野从而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摩根士丹利是两家保荐人之一。
蒙牛的战略时间表是:2003年,中国乳业领导品牌——已经做到了;2010年,世界乳业领先品牌——蒙牛团队正以国际化的眼光、理性的思维、饱满的激情,向着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