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全国网络媒体记者采访团抵达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进行参观采访。
据悉,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民营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现有35亿元,员工6000多人,下设16个子公司和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地处“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交通非常便利,厂区公路与110国道、京藏高速、机场公路直接贯通,与包兰线连接的铁路专用线直通生产现场。是自治区百强工业企业、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十大民营企业、六十户重点企业和乌海市十户重点企业之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于1995年企业依托黄河航运业为基础,先后接收搞活了乌海市属、区属的七家国有企业。陆续投资14亿元,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扩建新项目,推行清洁生产,狠抓内部管理,坚持技术创新。构建了“以主业带副业,以副业养主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现已成长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煤—焦—电—冶金—建材—运销”多级产业链优势互补,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下设煤焦化、发电、建材、冶金、矿业、运销等17个有限责任公司,1个股份有限公司、7个分公司。有两条连接包兰线的铁路专用线,一座位于乌海市区的三星级酒店和三座黄河浮桥。
依托自身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使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荣获“百佳民营企业”、自治区“企业速度效益第八名”、“亿元工程企业”、 “发展与创新”优秀企业、乌海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关于该集团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关负责人说:“项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希望。集团始终把握市场经济脉搏,把企业的发展视为企业生存的根本。按照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原则,结合行业和国家产业政策,把整合资源、发展规模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作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通过发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钢铁工业等产业下游加工工业,提高产业层次。集团规划从2005年开始五年内将建设完成200万吨生铁、200万吨炼铁、200万吨轧钢的联合生产线,建成600万吨石灰石、50万吨电石、30万吨聚乙烯、30万吨烧碱联合生产线;新建4×20万KW煤矸石、煤气热电联产项目,新建年产100万吨捣固胶项目;改建日产4800吨熟料、400万吨水泥等一批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完成200万吨机械化原煤开采和300万吨精矿粉生产基地工程,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组建产学研的科企联合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将煤化工、工业锅炉、喷煤、窑尾气利用等高新技术项目作为完善和提升循环经济的改造项目进行科技攻关。逐步拓展与周边同行业各企业相互合作关系,着力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创造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届时,集团发展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企业。年总产值将实现171.90亿元,为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记者马铃翔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