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朱日岭 李东海 马铃翔 李 珍
九月,在草原最美的季节,赵永亮以其大胸怀和大慈善,震撼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媒体记者。短短的采访让记者们感慨不已,一个民营企业家投入40亿的巨额资金兴建一个新农村,这在全国都是尚属先例。用赵永亮的话说,先富带后富,我是在以自己的经验、理念打造中国西部的一个新农村典范,让这个村成为富民的乐园、新型产业的基地……
走近赵永亮,走进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让网络记者了解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永亮在接受网络媒体记者采访
先富带后富 沙漠之内造风水
2006年11月9日,是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风水梁村)人刻骨铭心的一天。这一日,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风和日丽、人山人海。农用三轮车、四轮车穿梭往来,一排排整齐、崭新的房屋贴上了大红对联,到处鞭炮齐鸣,洋溢着节日的祥和、喜庆气息;这一日,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61户农牧民喜迁新居,摆脱了往日穷山恶水的生活窘境。
从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白泥镇盐店村“风干圪梁”这个风沙施虐、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旧貌换新颜,成为了商家投资的沃土,成为了农牧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聚财宝地……改变这一切的,便是东达蒙古王集团的领军人——赵永亮。
“春天种了一坡,秋天割了一车,碾了一场,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剩的不多”。现年50岁的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谈起往日的盐店村状况总会唏嘘感叹,爱用这段顺口溜描述。当年的盐店村生态环境恶劣,村民居住分散,人畜饮水相当困难,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都也看到了村北部有一块地势平坦的地方,但却像狗抓刺猬一样——无法下手,该地风大无水、人野稀少因而也被取名为“风干圪梁”。
赵永亮面对家乡人的窘境,总是在想办法、谋思路,想为家乡父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从2004年开始,赵永亮多次对“风干圪梁”进行考察,他注意到,尽管这个地方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哈什拉川与母花儿沟两条季节性河流从东西两侧流过,如果进行人工引流,完全可以将丰富的水资源引入该地;德敖复线两条公路从中穿过,是鄂尔多斯煤炭外运的大通道;周围几十万亩的沙漠可以成为生态恢复地,利用它可以人为地制造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通过投入改造,这里一定会成为一个风水宝地,而不是一个荒凉之地……
人造风水,风水养人,一个将召沟村整村移民到风干圪梁居住的念头就此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