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全国网络媒体记者在内蒙古采访的最后一天,“武川中棚马铃薯基地”的采访又将几天来的采访带入一个新高潮。武川县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领导班子引导农民发家致富的思路都给这片曾是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红色地域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北麓,北靠锡林郭勒盟草原,南临土默川平原,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武川从2007年11月下旬探索实践马铃薯中棚种植模式,截止目前,中棚马铃薯、蔬菜等作物种植示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7月25日—8月10日中棚马铃薯集中上市,产量在3000吨以上。
丰收的喜悦
网络媒体记者参观采访马铃薯中棚种植基地
今年武川县建设中棚1500亩,涉及5个乡镇417户农户1468人,总投资1800多万元,试点工作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建设简易中棚总规模1000亩,在上秃亥、得胜沟、哈乐、西乌兰不浪4个乡镇实施。其中上秃亥乡400亩,哈乐镇150亩,得胜沟乡300亩,西乌兰不浪镇150亩。并把得胜沟乡和西乌兰不浪镇确定为北京奥运会马铃薯特供基地。按照3月10日市委韩书记视察武川试点工作时的进一步要求,又组织实施了二期工程:新建中棚500亩,在哈乐镇耗赖山村委会3个自然村新建中棚100亩;在可镇新建中棚350亩;在上秃亥乡三间房村建设50亩。 马铃薯中棚种植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以中棚为主的设施避灾农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引导全县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广种薄收向现代的避灾高效转变,实现“大灾之年不言灾”的目标。
采取方式以农民自筹投入为主体、政府补贴为辅、企业及社会各界资助相结合;在具体实施中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图纸、统一政府采购、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配套节水设施(具备条件的区域)、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农民分户自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建设经营、企业及社会各界承包建设经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各乡镇摸底汇总情况,2009年全县建设中棚总规模必保完成6500亩,力争达到1万亩。建设中棚6500亩—1万亩,按现价计算每亩投资约1.3万元,共需建设资金8450万元—1.3亿元(含建设材料、加工安装、农膜、新棚型、新材料的引进应用等费用)。
经过积极努力,武川县中棚种植马铃薯成为供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指定产品,这是武川的喜悦,更是武川马铃薯走出去的开始!(记者马铃翔 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