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图片 民族 教育 三农 草原社区 播客 健康 女性 数码 家装 会展 汽车 酒网 旅游 内蒙古通 信息频道
理论 政务 法制 文化 招商 能源 理财 和谐沟通 博客 医药 靓妆 电影 美食 蒙商 购物 笑话 质监 精神文明 经济信息
 
·内蒙古草加工潜力巨大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野生植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野生动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08内蒙古行呼和浩特 > 聚焦名企 正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 伊利在路上(之二)
内蒙古新闻网  08-09-18 12:45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 伊利在路上(之二)

  顺应市场经济改革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企业,伊利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观念深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而同时,伊利也是改革开放所缔造的“中国奇迹”的有机组成部分。从1993年到2008年,在15年的发展历程中,伊利在市场中全力竞争和搏杀,从一个街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乳业的领军者;从一个草原企业,成长为一个受到数亿消费者认可,并驰名海内外的中国民族品牌,并以优秀的品质、过硬的技术成为了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更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到引导市场消费,成功地完成了从市场导向到导向市场的转变。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这样评价伊利集团:伊利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典型代表,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紧密契合,而乳业作为与农业联结紧密的朝阳产业,在伊利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与国际乳业巨头迥异的独特成长之路,伊利的发展正在体现并预示着中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制度逐渐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伊利顺应了这样的局势,并且抓住了难得的机遇,通过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引导市场规范发展、引导行业稳健前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广大奶农和消费者的终极利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强化奶源基地建设,稳固市场基础

  伊利集团清醒地认识到,农牧业产品只有大规模地进入市场才能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因此,奶源建设便成为了企业占有市场、与农牧民共同致富的基础环节。伊利集团不断的进行奶源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使奶农可以规模化地参与到奶源基地的建设中来,为奶农劳动成果的流向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伊利集团四度更新奶源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了从个体散养到“公司+农户”,到“公司+牧场小区+奶户”,再到“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模式的提升。从2006年开始,伊利集团对奶源基地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并提出建立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奶牛合作社的新模式,为奶农提供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科普宣传、疫病防治等服务,引导奶农科学管理和规范喂养,同时负责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进一步打通奶户与企业之间的渠道,保证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从而促使更多的奶农搭乘伊利奶源基地建设快车,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目前,伊利已覆盖了全国四大黄金奶源带,日收奶量达8000多吨,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可控奶牛200余万头,建成标准奶站4000个,集约化养殖牧场700多个,惠及奶农500万人。

  事实上,伊利集团始终把“秉承社会责任,企业反哺三农”作为自己发展的座右铭。在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中,为了解决农民养牛资金困难的问题,伊利为养奶牛户累计发放奶款320多亿元,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为确保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响应温总理的号召,伊利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防疫工作补贴和疫病防治;设立了2000多万元的风险基金,补偿奶农在养牛过程中的意外损失,从而解除了奶农的后顾之忧。

        调整产品结构抢占市场先机

  最初,伊利的冰淇淋、雪糕以其味美价廉征服了呼市以及周遍地区的消费者,并很快走向全国市场。借助冰淇淋、雪糕产品在全国的走俏,伊利集团开始寻找更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新产品。

  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论证,伊利人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鲜的牛奶必将在乳品业占据主导地位,也将成为中国人日常消费品中的新贵。1999年,伊利集团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液体奶生产线,液体奶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实践证明,在短短的几年内,国内纯奶的市场需求快速膨胀,而在许多同类企业刚刚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时,伊利早已抢先占有了商机。在伊利的努力下,牛奶终于走出草原,由少数人享用的奢侈营养品变成今天广大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品,从而撬动了中国乳业的第一次产业升级,开创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

  由此,液态奶在中国乳业产品结构中的比率大幅提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乳业市场的逐步成熟,中国乳业也逐渐因过度依赖液态奶滋生了结构性风险。在被称为“乳业拐点”的2007年,在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积累之后,伊利集团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乳业率先进行了产品结构的战略升级,最先摆脱了过度依赖液态奶所带来的危机,为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国乳业寻找到了一条出路。07年中报时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业已占到伊利业务总额的40%,这标志着伊利在行业内率先完成了产品业务结构的战略升级,完成了产品结构与国际接轨的战略目标。

  与此同时,在伊利的带领下,中国乳业市场化运作的能力也从此又上了一个台阶:2007年,伊利成为了第一家主营业务逼近200亿的中国乳品企业,其中,奶粉销售收入为27.2亿元,同比增长35.46%,继续领跑中国综合奶粉市场;冷饮的销售收入为27.34亿元,同比增长19.86%,毫无悬念地连续13年蝉联市场第一的宝座;伊利集团新推出的“伊利金典有机奶”销量达到了127倍的剧增,成为当年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之一。

        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规模效益

  作为乳业的龙头企业,伊利已将自己蓬勃发展的活力由草原辐射到全国。2006年伊利集团"织网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自此,伊利集团的现代化奶业生产基地实现了国内市场“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战略布局:北起黑龙江、经辽宁、内蒙古,过河北、京津两地,贯穿湖北、安徽,最终到达福建、广东等省,顺利实现了生产、销售、市场的一体化运作。在国内食品生产制造企业中,伊利的生产基地建设规模、档次和总量名列前茅。2005年7月,伊利投资3.5亿元建设的液态奶新工业园全面投产,这个工业园的建成将伊利液态奶的产能扩大近一倍。此园区的建设为伊利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6月19日,伊利集团新工业园全球奶粉样板工厂落成。该项目占地600亩,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它是伊利集团金山工业园大型乳业综合项目之一。该项目投产后,可日处理鲜牛奶1200吨,年产各种配方奶粉产品6万吨。设计能力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多亿元,投产后还将拉动周边地区奶牛养殖业的加速发展,惠及10多万农牧民。如今的伊利,拥有国内乳品行业中最完整、最丰富的产品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居行业之最。业内普遍认为:伊利金山工业园奶粉全球样板工厂的落成正式标志着中国乳业第一次拥有了超大规模的自主奶粉生产基地。以液奶、奶粉等多产品线为支柱的、综合性、多元化的中国式“乳业帝国”正式起航。

        强化资本运作 激发企业发展潜能

  1996年伊利股票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共融资9690万元;97、98年两次配股又融资4.2亿元。02年再次发行新股5000万股,融资8.2亿元。截止到目前,总股本数为391,264,988股,其中已上市流通股份257,710,710股,未上市流通股份133,554,278股。

  经过近十年的股市运作,伊利股份以蓝筹绩优股良好形象成为了股市的一面旗帜,成功的资本运营为伊利集团的稳健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伊利股票依然是投资者的所选,依然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多的回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伊利集团自2005年初,从资本运作和实体经营两方面开始扩大市场主动权,以自身投入建设基地为主,以并购、参股等资本运作为补充,着力扩大市场份额。

  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并购重组,伊利已盘活闲置国有资产10亿多元。总之,伊利集团15年来的蓬勃发展,呈现出了稳健、平衡、可持续的态势,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乳业缩影。作为中国乳业领军者,伊利集团不仅为国家社会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社会财富、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也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承诺。(记者 李珍 马铃翔 李东海)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