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图片 民族 教育 三农 草原社区 播客 健康 女性 数码 家装 会展 汽车 酒网 旅游 内蒙古通 信息频道
理论 政务 法制 文化 招商 能源 理财 和谐沟通 博客 医药 靓妆 电影 美食 蒙商 购物 笑话 质监 精神文明 经济信息
 
·内蒙古草加工潜力巨大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野生植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野生动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08内蒙古行呼和浩特 > 聚焦名企 正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 伊利在路上(之五)
内蒙古新闻网  08-09-18 12:59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 伊利在路上(之五)

  承担责任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是一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极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乳品企业,也是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伊利集团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军者和风向标,积极响应改革号召,勇于实践、锐意进取、坚持速度与厚度并重的发展战略,在带动中国乳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同时,率先完成了企业体制改革,并带动至少500万奶农走上了致富道路,开辟出了一条中国乳品企业自主创新、和谐共建的特色发展之路。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视察内蒙,对伊利集团带头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行业良性发展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15年的发展过程中,伊利始终致力于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输出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营养和健康理念,并以世界最高的生产标准为消费者追求健康体魄和幸福生活服务。作为行业领军者,伊利以振兴中国乳业为己任,在率先完成产业升级之后,正致力于推动乳业发展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型。

  如今的伊利,拥有国内乳品行业中最完整、最丰富的产品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均衡发展能力也居行业之最。伊利系列产品畅销全国600多个城市及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最新的权威机构调查数据表明,奥运企业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由去年的167.29亿飙升至201.35亿,年内大涨34.06亿,以绝对优势第4次蝉联乳品行业首位。这意味着伊利无论在经济影响力、技术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已经展示了行业领导者的绝对优势,也成为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乳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范本。

  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始终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以极其稳健的增长态势成为了持续发展的行业代表。

  2007年全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逼近200亿元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17.56%,其中净利润较去年增长27.46%。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在07年中期业已超过业务总额的40%。这标志着伊利在行业内率先完成了产品业务结构的战略升级,完成了产品结构与国际接轨的战略目标。

  如今,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

  伊利集团是中国乳业的纳税状元,在社会上已经形成共识。截至2008年,伊利集团累计纳税70余亿元,相当于伊利现有的总资产规模。这也就意味着,通过上缴税金,伊利集团已经向国家,又上交了一个“伊利”。与此同时,伊利已经投入6亿元用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这在行业内也是最高的。

  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正确指引下,伊利才从一个街道小厂发展成中国乳业的领军者。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目前伊利取得的成绩:

  第一句话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带领伊利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0年前后,伊利在国内率先应用最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成功激发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撬动了产业升级,开创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使牛奶由少数人享用的奢侈营养品变成了今天广大消费者的日用消费品。

  第二句话是:只有代表亿万中国消费者、数百万奶农和所有乳品企业的利益,才能成为行业领导者。

  2000年后,伊利从年收入几亿元的区域企业发展成为中国乳品行业中第一个超过百亿规模、产品遍布全国的领军企业。伊利为中国亿万消费者带来了最安全、最健康的乳制品、带领数百万奶农走上了致富路并带领乳品行业走上了黄金发展期,伊利也由此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第三句话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伊利要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伊利是第一个由业绩导向到责任导向转变的中国食品企业。这意味着伊利已经摈弃传统的发展观念,实施速度与厚度并重的和谐发展战略,着眼于未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承担责任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推动社会各方和谐共进,伊利永远都在路上。(记者 李珍 马铃翔 李东海)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珍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