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经典内蒙古·辉煌三十年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出行变化印证时代轨迹
内蒙古新闻网  08-10-21 15:34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跨上摩托去放牧开着轿车来种田

  “那时我赶胶车(马车)不仅跑得最快、最稳,而且从没有出过事儿。可自从有了汽车,我的这手绝活儿就不吃香了。”包头市达茂旗红旗牧场的班斯玛老人的马车情结到今天还维系在他的生命里。

  改革开放30年,农牧民的交通工具也发生着巨大变革。统计资料显示,在内蒙古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农牧民的出行梦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幻着色彩。从牛拉勒勒车碾出的辙印,到胶轮马车一路的铃响,再到各类汽车扬起的征尘,车型车种的跃升和变化勾勒出时代的巨大变迁。

  2007年,全区每百户农牧民家庭拥有摩托车63辆,比2000年增加43辆。与此同时,生产用车和生活用汽车也开始进入农牧民家庭。农牧民的收入在增加、消费观念在变,国家对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家庭有条件享受现代交通的方便与快捷。

  提到过去,乌兰察布市黑土台镇农民刘长林老人回忆说,在通柏油路之前,村民们出门要靠两条腿步行,出门前大包小包全都用扁担挑在肩上,去一趟城里要花4个多小时。后来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由于是乡村土路,坑坑洼洼还不算,遇上下雨天那就倒霉了。有一回,8公里路走了将近6个小时。提到现在,老人话锋一转说:“大巴车不长时间就有一趟,既经济又安全,俺现在进城连摩托车都不骑了,村里的年轻人更是时髦,俺村已经有几户买了小轿车。”

  牧民骑马出行和放牧的历史也在改写。

  今年开春以来,赤峰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勿苏嘎查牧民陶格陶总于傍晚时分骑上“豪爵”牌摩托去放牧场往回圈自己的畜群。他说:“从2005年开始,全嘎查300余户牧民相继给马抹下了笼头,变骑马放牧为驾驶摩托车放牧。现在,查干勿苏嘎查平均每户有2辆摩托车。许多牧民已经开始改骑摩托车放牧为开小汽车放牧了。”

  进入夏季,阿拉善左旗嘉尔嘎勒赛汉镇阿敦高勒嘎查的田边道路上,常常停放着一辆“奇瑞”小轿车,因为37岁的乌龙巴雅尔和妻子朱虹喜欢开着轿车到地里干农活儿。乌龙巴雅尔夫妻双方的父母以前都是沙漠腹地的牧民,由于那里的生态环境恶化,放牧生产难以为继,15年前从数百公里外搬迁到这里种田。夫妻俩很能吃苦,在离家3公里外的承包田里耕耘着致富的希望,小日子越过越兴旺。

  龙巴雅尔小夫妻俩的述说充满着自豪,也流露着对国家和自治区惠农政策的感激:“去年种的玉米和油葵价格好,收入4万多元。政策确实越来越好了,国家免除农业税今年是第四年了,每年还有良种补贴,种地也能赚大钱。买小汽车的事儿打算好几年了,去年终于买上啦,哈哈……”

  “十一五”实现村村通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公路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1200亿元。到2010年,新增高速公路1500公里,达到2500公里;新增一级公路1500公里,达到3600公里;新增二级公路6000公里,达到1.5万公里。届时,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形成高速公路网,自治区与毗邻地区形成高速公路通道,自治区首府到各盟市、主要出区通道、重要口岸公路及其他规划路段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连通,盟市至旗县基本以二级公路连通,乡镇(苏木)和50%的建制村(嘎查)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通客运班车,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目标。

  现在,全区正全力向预定目标迈进,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二横八纵十出口”的公路主骨架建设,全面提高路网密度和等级,基本建成自治区干线公路网络及与周边省区快速直达的公路运输方式;铁路方面要加强出区通道、口岸通道、煤运通道建设,建成基本满足区内资源开发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铁路运输网络和出区、达海通道,让交通运输由劣势为优势。

  内蒙古的公路在延伸,因为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的胆识,内蒙古交通建设速度还将加速。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