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评论分析 正文
30年巨变 过去只有"老三样" 如今鲜菜满筐篮
内蒙古新闻网  08-11-05 16:47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城市记忆那时候排队买菜没有讲价的

  今年50多岁的李春兰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如今家住定西路。小时侯家在广武门附近,经常跟着家里大人在国营的蔬菜门市部排队买菜。“排队早了就能买到新鲜菜,到后面是挑剩下的蔬菜和前面是一个价,不要很快也就没有了,所以大家排队时争先恐后。”李春兰对当年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听诊器(大夫)、方向盘(司机)、劳资干部、营业员!”李春兰说,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所以这些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是大家最羡慕的,“这些人有一些特权!”她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快过年了,商场里豆腐非常紧缺,最后家里人通过一位有亲戚关系的营业员,走后门买到了整整5斤豆腐,让一家人开心了整整一个正月。

  “那时侯,卖菜的唏不牛了。”李春兰说,她到现在还经常回忆起,她家附近的蔬菜门市部里一位阿姨态度很不好,对排在后面的顾客购买剩菜,也是一副你“爱要就要,不要算了”的态度。而另一位阿姨的态度很好,遇到排在后面的顾客总是很照顾,还将秤提得高高的。

  让李春兰感受最深的是菜价。“原来,菜场里的菜、肉类、豆腐以及副食,标签上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根本没有讲价的说法。”她说,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购买蔬菜、副食都没有讲价的习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她早已是家庭主妇,家里采购“菜篮子”的主要任务由她负责。那时,自由市场里买菜越来越方便了,同时商贩之间还有了价格之战:你这边5毛,我这边就4角。于是,老百姓也学会了讨价还价。她说:“现在,我在市场上买菜,砍价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就像当初要排队一样。”

  关键词“菜篮子”重点工程——城关蔬菜瓜果批发市场

  1985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兰州市人民政府先后投资在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建立起大小蔬菜批发市场11处,发挥最好的是兰州城关蔬菜瓜果批发市场。该市场是兰州市人民政府“菜篮子”重点工程之一。

稿源: 兰州日报  编辑: 张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