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体验改革·见证开放 正文
改革30年:塑造内蒙古的城镇风貌特色
内蒙古新闻网  08-11-19 15:50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内蒙古城镇风貌的要素源泉

  自然生态。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亚洲内陆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主要由视野开阔、平坦起伏的高原、丘陵、中低山组成,日照充足、风多雨少,夏季炎热而冬季严寒,又拥有丰富的木本和草本植物以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城镇风貌特色的塑造提供了现实参照,并成为有效的创作源泉。

  历史文脉。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有远古人类进化的多处遗址,而且是众多游牧民族兴起和发展的舞台,在中国历史上定都北京的王朝,都一直把内蒙古的广大地域作为通往漠北与西域边疆的通道和基地,大规模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内蒙古的众多城池进行。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多元文化是创新建筑思想的丰厚土壤。

  民族文化。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各民族因历史渊源不同,生产生活方式各异,形成了不同的居住习惯和审美视角。例如,蒙古包的形式有古代、现代、民居、宫殿、生产用简易包等多种类型,但总体构造和造型基本一致,外型有隆有直、有圆有弧、纯白清爽的直观印象,往往令人联想到蒙古包的建筑美学潜质及其建筑创新源泉的现实性。在大兴安岭森林中生活的少数民族的民居形式也属国内仅有。

  外来建筑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历代建造的宫殿、寺庙、民居一直受到中原汉民族建筑形式的影响,另外,受藏传佛教影响,寺庙大多采取了藏式或藏汉结合的风格建造。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创新思想空前活跃,建筑风格的多元化理念对内蒙古城市风貌的影响越来越大。

  塑造内蒙古城镇风貌特色的主要方向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有一定差异,但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乃至当今的文化特点、生产方式、民俗风情,总体上共性大于个性。因此,应当致力于研究和塑造城镇风貌特色的主调,无论是从邻省还是从国外进入内蒙古城镇,使人都能感受到北部边疆城镇特有的风情风貌,这一主调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舒展的城镇布局。也就是塑造介于国内“紧凑型城市”和国外“蔓延型城市”之间的一种城镇形态。城镇舒展的风貌主要靠生态园林和建筑组团相间布局来形成。在交通拥堵、城镇土地紧缺的情况下,从规划上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合理布局,不仅形成独特的城镇特色,而且有助于预防和治理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同时还合理利用和节省土地资源。

  汇聚生态和文脉特点的园林广场。一是增加绿地比例。与四季长青的温暖地区相比,地处高寒地带的内蒙古城镇更应增加绿地面积,因此,人均绿地要达到同类城市的最高指标。二是要合理规划,构筑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将城内城外的生态绿地、山体、水系互相衔接,促进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三是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植物。除关键部位选用一部分高档草坪和名贵树种外,一般绿地和街道都要使用乡土树种和草种,以求降低成本,扩大面积,提高整体的绿度值,形成规模生态效应。四是要做好景观特色设计。多从草原上的自然特点、英雄史诗、文学作品、民族文化、体育活动等内容中,创作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作品,防止出现已经广泛流行的亭台楼阁和西式柱廊以及毫无特色的工厂化雕塑。

  “形似”和“神似”兼顾的特色建筑造型。经过近年来的讨论和探索,一般认为内蒙古的特色建筑可以从以下途径努力实现。一是保护历史建筑。凡是历史较长的宫殿、王府、寺庙、重要民居和商号都应完整保留,禁止拆除或迁建,部分损坏的应予修复完善。二是保留各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例如近代、现代史上有特定意义的建筑、革命斗争和民族发展活动的重要场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历次大型庆典的重要建筑,都应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对象进行重点保护。三是对过去规划控制不力而形成的杂乱无章的建筑,在完善功能的同时进行外形整治,按照体现地域性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将旧街区打造成民族文化景观街。四是按照现代性、原创性、地域性相统一的要求,严格审批新建筑。过去有人通过中西蒙结合、汉藏蒙结合等建筑语汇的结合来体现内蒙古建筑的地域特点,出现了不少成功之作,应当继续探索和发扬。草原上使用千百年的民居和生产生活用具经抽象后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建筑符号和造型,应当鼓励更多的建筑师进行研究和创新,尽量避免出现方盒式、高碑式、大墙式等简单化建筑。

  清新悦目的整体色调。应根据自然环境和民族认同来确定城市的基本色调,一般内蒙古的城镇应以浅色系列比较合适。可以选择白色系列为基础,再缀以当地群众喜好的其它颜色作为建筑立面的主色调。白色既可与草原上的蓝天白云相衬映,又可体现草原民族视白色为圣洁的理念,也符合一般公众的审美观。

  本土底蕴的装饰装修。内蒙古各民族历史上创造的花边、云图、冠饰、文学艺术作品、生产生活用具等,都可以抽象出独特的艺术符号,通过雕刻、雕塑、镶嵌、组合、瓷艺、彩绘、铁艺等艺术手段,用于现代建筑的装饰装修。近年来各地在公共场所内部装修和陈设方面普遍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已经取得了较好经验,应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张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