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改革开放30年 > 体验改革·见证开放 正文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改革开放30年发展回顾
内蒙古新闻网  08-12-04 09:0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二)大力鼓励引导发展民营经济,以工业立区,以第三产业强区,注重培育市场主体,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自我发展机制。

  从“九五”以来,东胜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让民营经济坐正席、唱主角”的口号,并按照“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思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以存量带增量,激活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活力,使民营经济呈现出强劲有力的发展势头。非公经济实体从“九五”初期的几百户发展到目前的2万多户,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经济份额在经济总量中占到70%以上。除国家政策性国有企业外,其余几乎全部实现民营化。

  工业经济重点抓好做大做强。东胜区坚持“工业立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为核心的煤炭、绒纺、建材、林沙、煤化工、电力工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目前,东胜绒纺产业的市场份额约占世界的30%、全国的40%,初步实现了打造中国绒纺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的目标。

  第三产业重点抓好上档次广辐射。东胜区坚持“三产强区”,立足区域中心城区的优势,利用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结合资源富集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积极实施鄂尔多斯市大文化、大旅游、大运输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全市的文化产业、旅游消费、物流配送、金融商贸“四个中心”,实现了服务业的提质提效,形成以东胜区为中心的服务网络,确立了区域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

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东胜区注重企业家队伍的培养,把组织体制的优势与市场机制的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在企业改制、发展大企业中,为企业家保驾护航。在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扩张中,为成长中的企业主解除后顾之忧。先后培育出鄂尔多斯、伊泰、万正、东方路桥、兴泰置业等本土企业,为东胜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稿源: 内蒙古日报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