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正文
呼伦贝尔:艰辛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内蒙古新闻网  08-12-25 11:44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文化、广播、体育事业异彩纷呈。呼伦贝尔市的文化工作在自治区多项文化领域中一直保持全区第一方阵地位,拥有艺术团体14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11个,档案馆14个。在打造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大市建设进程中,先后推出了呼伦贝尔少数民族儿童合唱《五彩传说》、大型历史话剧《拓跋鲜卑》、民族歌舞诗《天边》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广播电视事业整体实力增强,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61座,广播覆盖率86.5%;电视台2座(其中含系统外1座),电视发射转播台156座,电视覆盖率86.0%。截至2007年末,呼伦贝尔市体育健儿在全区竞赛中获奖牌数28枚。全市现有室外全民健身公园、广场61个,占地面积42364平方米。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正在建设当中的呼伦贝尔市体育馆和市老年活动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两馆落成后不但可以承揽大型体育赛事,还将对实施“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全区还是呼伦贝尔市,还有很多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尚不平衡,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紧迫而繁重,体制机制约束仍然比较突出,群众关心的养老、劳保、就业、医疗保障等一些热点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为进一步促进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富民强市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解放思想是促进发展的活力源泉,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的程度有多高,发展的路子就有多宽,空间就有多大。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还要不断更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改进。

  二是牢牢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在结构优化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发展服务业为重点,在产品结构调整中以发展名牌产品为重点,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还要统筹区域发展,做好区域发展规划和全市一体化发展。

  三是强化节能减排,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突出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帮助企业挖掘节能潜力,改造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节能监管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拓展、延伸产业链,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促进企业减污增效。

  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深化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等体制改革,积极发展资本、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制定鼓励政策,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尽快培育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树立科学的招商理念,努力实现全市招商一盘棋。对引进的资金和项目在全市进行合理布局,使各旗市区均能受益。注重优化招商引资结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经营,为全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展望未来,呼伦尔市的发展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的任务远比过去艰巨而复杂,但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也是过去不能比拟的。完全可以相信,只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市二届八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巩固已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落实“五个统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依靠全党和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呼伦贝尔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来源:呼伦贝尔市统计局 作者:阿荔惠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赵文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