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家乡需要有自己的国际文化牌子
记者:您出品组建的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王纪言:这件事情引起了文化界的注意,它成为亚洲的流行线上的一道风景,对北京的、香港的音乐界打击特别大,而对内蒙古的打击不大,这就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了人类的童年,忘记了大自然的童年。这样的一个东西绝对是可以做给孩子的,而是从孩子的心灵拯救开始的,是从民族儿童的文化工程的创办开始的。它做的是什么呢?打动当代人,打击当代的成功人士,打击当代浮躁的文化人,它是这么一个东西,所以人们看得热泪盈眶。内蒙古自治区60周年大庆的时候,我说服了文化厅,在呼和浩特连演4场,在谢幕的时候,内蒙古人民大会堂看门老头看了20年大门,他很奇怪,节目结束了怎么没有人出来,就进去看,人们都在站着鼓掌。它的这个穿透力相当大,但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界,目前还没有高度重视它,没有认识到它的珍贵性,我们没有注意到它的世界性,没有注意到它的品牌战略性。我找过内蒙古的大企业,伊利和蒙牛,我说你们能不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情,把你们在中央投的几亿元的广告支持一下草原的孩子们,把你们在户外几千块广告牌上的超女快男的头像换成孩子们的。你们成功了,我们的民族也成功了。他们居然没有同意。
童谣是取之不尽的清泉,我们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童谣是没有作者的,一代一代口传下来,它是一种文化的海洋,几千年的沉淀。它独特的表达状态,独特的心灵状态,在内蒙古草原上,在内蒙古草原的舞台上,这个心灵状态表现的又宏大、又细腻、又壮阔、又张扬。所以这个表达我们把他定位为心灵生态,现在讲原生态,然而原生态中最高端的是心灵生态。这个心灵状态在当代是很少有的。冯小刚看完孩子们的演出留了一句话:这些孩子站在舞台上,像个爷们儿似的。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痴迷状态,这些人的祖先曾经在世界的历史舞台上那样地驰骋,而几百年来在世界的舞台上那样傲慢地呆着,而又最后悄悄地回到了草原上,唱着英雄的史歌。这些孩子不论是家里有什么状况,他们在舞台上的那种状态从来没有像我们那样随时可能出现胆怯、腼腆。因为有一种文化产生在他们的经历之前或经历之外和他们血液中的那股冲劲。他们的喜悦是:他们太向往这个大舞台了。他们的收获是:他们祖先的东西。这些童谣不是学校教他们的。演出完,给他们的钱是怎么花的?给姐姐交学费、给奶奶看病等。
草原清泉、森林清泉、戈壁清泉的要素好,但清泉虽然清澈,而去打击当代人的心灵,要有方式,要进行当代音乐包装,我们是要为孩子们改写和声的,是要为孩子们找艺术家的,而我们是要给人家钱的,文化是需要经济支持的。我们为孩子找的改曲子的艺术家,都是从世界各国请回来的,没有一个是本地内蒙古的,这是为什么?不是我们不请他们,同样的一个清泉,拿他们的茶一泡就不好喝了,就变味了,因为我们有时把文化太商业化和太浮泛化了。这或许就是当代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差距所在。(记者刘海铭 王月 杨迪)
王纪言: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兼中文台台长。1949年2月出生,共和国同龄人。出生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6岁前成长于内蒙古海拉尔,中学毕业曾到农村插队四年,后在呼和浩特日报当了两年记者,1974年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专攻电视新闻摄影。此后留校在电视系任教。先后任电视系主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从1995年起参与创立凤凰卫视。因为长年干电视,说出来的话全是一个连着一个的画面和镜头。其想法每一个都是超一流的,但实行的难度也超一流。撰写专著《电视摄制的艺术》(25万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和《电视报道的艺术》(24万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9年出版)并发表各类电视评论文章多篇。曾参与多部电视节目制作,其中早期代表性作品有系列片《丝绸之路》和《一个小小的世界》、《马背上的民族》、《诗画中的民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