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的前提是改革
北方周末报:您的意思是立法的前提是改革,那么户籍制度改革的阻力在哪里?
王太元:户籍制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保护的各个社会管理领域。主要有劳动就业、教育等方面。《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任何地域歧视,但是各地招工、招聘公务员等等,往往写上“本地户口”,这就是阻力。
国家为打击高考移民所实行的政策是“户籍、学籍双认证”,也就是说,在哪里受教育,就要在哪里参加高考。这就给从小就随父母进入大城市却尚未取得户口的学生和家长带来无尽痛苦和烦恼。
其他还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难题是社会保障。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远远还没建立起来,这些阻力,大家不要总理解为是主观上的,也确实有很多客观上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20多年来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只不过,我个人讲,速度慢了些,尤其是最近15年。改革的基本思路,我把它总结为“分进合击、稳步推进”。也就是说,户口登记上不再分城乡,其他各部门也就不应当再按城乡人口推行不同制度,实行不同管理。
很多人担心成千上万的人口涌入大城市,形成“平民窟”,其实,人口涌入城市是20多年来一直都有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城乡居民之间有巨大的比较利益差。这个问题我在最近一个媒体发言中提出来,关键在于协调城市内各个部门和城市间的财政支付转移以及全国财政支付转移。
如果你这样实行支付转移,企业就不会阻碍农民工进城。那么,农民工进城没事干,变成流浪者的局面就不会出现。有了事情干,他合法生存的条件就具备了。实际上,20多年来它的速度和水平也都是超过人口涌入的速度的。我看呼和浩特也应该是这样的。
北方周末报:只有变革了财政体制,才能让户籍改革进行得彻底?
王太元:用钱的人总是希望改革,发钱的人则正好相反。20多年的户籍制度改革,整体上在稳步推进,但对于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来说是对城乡二元制的“彻底打破”,还有待观察。因为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仅仅是解决体现在户口簿差别上的诸多社会不公平问题的开始,关键还要看在深化改革中如何处理连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户籍制度改革”是解决与户口相关的社会不公问题的大变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难在利益调整:城乡之间、本地居民与流入居民之间,存在环境、资源、利益分配的巨大博弈。另外,还有城市本身的环境承受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