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笑话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普通专题 正文
北大门上的璀璨明珠 广元城市后花园
内蒙古新闻网  09-05-15 22:0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齐心协力”打造新村路

  “这是工农历史上第一条村道水泥路、灾后重建中第一条完工的村级道路、全市标准化最高的村道、也是引进业主一次性投入(社会捐赠400万)最大的一条村道。”去年10月上旬,一条宽8米、长4公里、承载60吨的贺家坡公路建成,打破了干群关系的“坚冰”,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因为这条通村公路修建4年却未成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车族”也只能将车寄放在山下,徒步回家,这让群众怨言不已。现在,大家能向城里人一样,晚饭后到公路上逛逛,一览山野乡村春景。

  “新村建设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别人都已搞了六、七年,我们必须加快赶上!”在新村建设动员大会上,村民们群情激昂。但新村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繁杂的工作,涉及到群众个人利益,容易引起矛盾纠纷。

  干部们在实际工作中从小处着手,周密细致,逐步推进。在拆旧建新过程中,贺继清等几户村民对拆除旧房和占用部分土地时想不通,驻村干部们就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工作,最后他们不仅拆除了旧房,还主动将门前的几亩地让出来搞农村文化广场。干部们的付出,群众都记在心里。镇党委副书记王思至今记得:一天傍晚,路过78岁的特困户杨贵珍老人家门口,老人硬是把他们几个驻村干部们拉进了屋,颤巍巍地从柜子里拿出了头一天准备好的油煎饼,塞到大家手里……

  “‘白加黑’(白天加晚上)、‘五加二’(五个工作日加两个休息日),一天时间掰成两天用!”这是工农镇干部的口头禅。他们不分休息日、节假日,每天坚守在新村建设现场,白天与群众一起平整场地、搬砖加瓦,晚上到群众家里谈心、做协调工作。

  “看到新村建设是实实在在地为我们办事,不再是‘墙上画饼’,大伙重建家园的激情就更高了哟!”村民贺连祎道出了心中的“秘密”。就连以前袖手旁观的村民,也纷纷加入,不分彼此,抱团打造。特别是在去年10月到12月短短的3个月,千佛新村终于破茧成蝶,靓丽转身。

  新村落成时,村民贺连宇、贺连宝给镇上送来了“关爱建新村真情暖民心”的鲜红锦旗;70多岁的特困户赵映芳,不仅住进了政府为她修的新房,还免费为她通上了水电,她拉着镇党委书记李绍兵激动的老泪纵横,连声感谢……

  特色产业铺筑致富路

  “只有结合特色产业发展,让大伙都富裕起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镇长孙小平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必须依托本地优势,将核桃产业做大做强,让全村人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千佛村历来有种植核桃的习惯,每家每户都种植了一定数量的核桃,核桃收入一度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收入之一。结合这一点,工农镇在千佛村建立了1000亩核桃丰产园、200亩采穗圃和20亩核桃种质资源圃(基因库)的基础上,去年又新建核桃基地3000亩。预计到2012年,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将达到3000元。

  “新村建设,不但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让我们的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谈起新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67岁贺连宇老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介绍说,过去的千佛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女莫嫁贺家坡,一年四季莫水喝;有儿莫生千佛村,出门都是刺笆林。”如今是水泥石板铺中央,绿树花草栽成行。村民生活有秩序,电视电话通四方。

  千佛村作为国家级4A级风景名胜区——千佛崖所在地,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该镇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千佛村打造成旅游承接地。早年因家庭的贫困而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中,筑巢引凤。

  “几年没回家,我都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哟!”在新疆回来的贺继红说起回家的感觉激动不已,“这次回来,我就不走了。先包下几亩核桃园,搞些林下养殖,再结合千佛崖景区,办成地道的川北农家乐!”(内蒙古新闻网 李东海)

稿源: 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