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虎晓文化不高,但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和用心,他对技术精益求精。作为技术骨干,他参加了多项重要工程项目。
839台,肩负着中央和自治区短波广播的发射任务。1995年11月到1996年4月,曹虎晓参与设计并完成了局839台低压配电设备的更新工程的施工任务。在施工中,他和同事们选择了较先进且比较经济的GGD型低压柜,这种低压柜采用全封闭结构,前后门都可以敞开,维护、接线方便,发生短路事故时不会影响相临设备。设备投运10多年,从未发生设备事故,确保了的安全优质播出及生活用电。
广播中心楼低压配电系统担负着为整个广播中心楼所有播出设备及办公场所供电的任务。原设计播出设备用电和生活用电不能分开,不利于安全播出。为确保播出用电的安全,曹虎晓提出了对原设计的修改方案,新方案增加了一条专门为播出设备供电的电缆,确保了播出系统的安全供电。1998年11月,他参与完成了设备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行。至今未出现任何问题,确保了广播中心的安全播出。
2000年6月,他参与了广电局875调频电视机房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任务。通过采取由两台不同系统(一台为技术系统,另一台为动力系统)变压器引入电源,并且实现自动互投的方式。确保了局875机房的安全播出。
在承担广电局610中波广播中心台低压配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中,针对原设计一次方案存在3台变压器不能并列运行的缺陷,曹虎晓在施工中及时提出并拿出解决方案。节约资金14万元。
2003年6月,他参与完成了706电视发射台“西新工程”11面抽屉式低压配电柜及辅助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原设计中电源自动互投的部分进行了更改。避免了原设计中有可能因为跳闸造成播出设备的停播事故,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设备投入运行至今,未发生任何故障,保证了安全播出。
2004年初,他参与了对原局875机房9套调频6套电视节目播出设备整体搬迁到局841台提供供电方案。由于历史原因局841台供电的其中一条线路被供电部门停止供电。为确保搬迁后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他们力主恢复被停用的电源。2005年在主用电源由于35KV系统故障停电5个小时的情况下,确保了备用电源瞬间投入,避免了重大停播事故的发生。
2004年5月,曹虎晓参与制定了广电局短波中心839台高压配电系统设备更新的方案,对一、二次配电系统结构及设备选型拿出了详细说明。选用了较先进的KVN18A-10系列开关柜和微机自动化保护系统并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设备投入运行几年,从未发生任何事故,确保了安全播出。
曹虎晓还是个热心人。哪个部门找他,他都尽力帮助。2003年,他两次参加了为广电局841超短波发射台查明并排除了10KV高压线路的故障,连夜为局501台地球站查找出低压电源缺相的故障原因;2004年,他参加为广电局706电视发射台查明了东郊10KV专线的故障原因,及时准确地为广电局短波中心839台测试出10KV高压电缆的故障点,并进行故障抢修,及时恢复了供电;2005年12月,他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一直坚持工作20多小时,为海拔2000多米的局706电视发射台排除了由于气温太低发射天线馈管严重变形发生短路造成的技术故障;2006年为位于草原的局731综合发射台准确测出了发射天线馈管的故障点,为包头人民广播电台解决了发射天线馈管的故障;2007年为呼和浩特市电视台发射机房测定了发射天线馈管的故障点、为局卫星地球站501台解决了变压器低压隔离开关故障及由于继电器故障造成的低压电源不能自动互投的问题。
由于曹虎晓同志的辛勤工作,获得1989年、1997年度内蒙古广播电视厅“文明职工”;1999——2000年度内蒙古广电局“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十七大期间安全播出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