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0内蒙古两会 > 两会时评 正文
要进一步强化科技为农作用
内蒙古新闻网  10-01-26 17:12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自治区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善岱镇保同河村主任刘银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议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他所提到的大学生村官,是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实施,培养农村的科技实用人才。从2008年起,土左旗每年选拔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优秀青年接受高学历教育,学习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园林技术和畜牧兽医5个专业。到2010年,全旗321个行政村都要实现培养一名大学生。(1月25日内蒙古新闻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已经成为农牧民发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和市场有效对接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调整农牧区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牧业,提升农畜产品质量,从根本上增加农牧民的收入,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凸现。

  刘银红本人就是学科技、用科技的典型。任同河村主任9年以来,他带领保同河村广大农民抓住制约发展经济的瓶颈,引进大批高科技的项目,大力发展奶牛业,增加灌溉农田,改进搞旱设备等,如今的保同河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说起保同河的刘银红,附近的群众在挑起大拇指纷纷夸奖。当然,夸奖刘银红,不仅夸他的人品正,而且还包含了科技的汗马功劳。

  不容否定,当前,在农牧区科技人才短缺,究其原因,是因为农牧区的条件差,许多有本事和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向人才、资金富集的大地方流动,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使然的结果。农牧区科技不发达,也跟有关农牧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有关,如乡镇、苏木一级的农牧业科技没有场所,没有设备,更没有经费,开展工作名存实亡。

  没有高素质的农科技队伍和农牧区致富带头人,没有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牧区科技专业人才,农牧区发展生产就是一句空话。

  喜闻土左旗实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优秀青年接受高学历教育,这种做法值得肯定。接受再教育的这些人生在斯,长在斯,熟悉本地的自然条件,他们的榜样作用老百姓容易接受,具有实用性,也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土左旗发展农牧区科技实用人才的作法有益于借鉴和推广。

  今年“两会”上提出的富民强区战略目标,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连续数年高位运行,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财政投向更加注重民生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农牧区的科技设施和科技条件,加快农牧区实用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提高农牧区劳动者的素质,无疑有了更加稳固的依托。因此,提高广大农牧区经济的科技“含金量”,不仅是“两会”代表的期盼,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本质和内涵。进一步强化科技在发展农牧区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刘杰)

  新闻链接:刘银红:构建学习型社会培养更多的村官大学生

[责任编辑 雒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