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宣传专题 > 2010内蒙古网络媒体行 > 网络记者看内蒙古 正文
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系列深度报道:发展农牧业优势 建设食品工业强区
内蒙古新闻网  10-08-14 13:17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伊利生产车间。记者庞俊峰摄

  建设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强区

  进一步发展我区食品加工业,建议以此为发展方向:把食品工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我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强区。对策如下:

  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以标准化、规模化、专用化、产业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原产地域产品认证和保护,提高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比重。加强产销衔接,支持骨干食品企业建立自有原料基地。推广现代化的收储、烘干、晾晒技术,提高原料质量水平,降低收获后损失率。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以及各地发展条件和发展基础,聚合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推动食品工业企业向农畜产品优势区域集聚,鼓励传统特色产区发展独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业。结合全区产业集聚规划布局,重点选择若干个食品工业园区,加大扶持力度,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企业集团和品牌建设。支持重点食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优先帮助申报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按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提高食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抵扣标准,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选择一批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列入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计划给予支持。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竞争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提高骨干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以及在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和完善全区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建立和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鼓励优势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减税、企业新购入设备抵扣所含增值税等财税政策。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我区食品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从2010至2012年,在我区新建食品加工项目投产后,地方增值税和所得税留成部分用于奖励返还。鼓励各级地方财政切实加大对食品工业扶持力度,设立食品工业产业升级专项资金。进一步整合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等政府财政资金,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门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创建金融产品,将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纳入信贷投放的长期规划中,提高符合条件食品企业的贷款比例,优先保障食品企业收购农畜产品所需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对存粮套期保值。筛选一批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实现上市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重点食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农牧业担保公司,为中小食品企业和农牧业基地建设提供担保。

  完善用地扶持政策,支持食品加工业发展。我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为支持食品加工业发展,可适度放宽土地使用政策。对农牧民或合作组织自办或入股兴办食品加工厂,占用集体荒地的,无偿使用土地;占用耕地建设食品加工厂的,属非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部分,土壤耕作层未被破坏或易于恢复的部分,视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报批。允许食品加工企业在农牧民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有偿转让、转包、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因经营需要,租赁、承包“四荒”资源和集体耕地,租赁、承包合同必须由食品加工企业与农牧户直接签订,所获得的收益必须全部留给农牧民,防止土地“农转非”及其他与民争利行为的发生。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对食品加工企业经营所需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各项费用按有关规定的最低标准执行或者免除。

  加强合作交流,扩大食品工业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拓宽合资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先进理念、人才、技术、项目,推动与国内外食品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跨国食品公司落户我区。鼓励我区优势食品企业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到区外、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实施出口带动战略,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出口卫生注册登记和国外卫生注册,培育出口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提高行业话语权。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食品经济活动,创造条件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食品会展品牌,提高行业的影响力。

  继续深化改革,完善食品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理顺政府职能,减少多头管理,加强配合联动,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推动全区食品工业发展的合力。积极探索农工贸联合的新模式,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以龙头为依托、以基地和农牧户为核心,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共同参与推动的食品工业发展新机制。加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设,建立为食品工业发展服务的技术信息库和市场信息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工业发展指标统计体系,完善食品工业发展行业评价体系。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推进食品质量标准化和监控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重视食品质量和卫生,保证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加工过程标准化,确保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逐步建立完善从生产、加工、贮运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通过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加强市场准入标准等措施,实现从加工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规,进一步完善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全面落实监督责任,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张建华 周文毅 雷继鹏 谭绍华)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