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化”前景在于深度融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篇大文章,做好这篇文章,关键是要找到突破口。结合内蒙古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实践,让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在互动发展的基础上走向深度融合,就是结合内蒙古实际、立足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消费市场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国内各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从全球角度来看,经济结构演变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工业强国到服务业大国的演变。这大致对应工业化初中期、工业化中后期和后工业社会三个时期。
目前,内蒙古三次产业比例为11.7:55:33.3。从产业结构现状来看,内蒙古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仍是内蒙古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然而,要想构筑起强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并最终实现现代化,仅靠推进工业化显然是不行的。与此同时,推进工业化进程也并不是工业发展的单兵独进,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互动。从内蒙古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工业化既需要农牧业产业化为其创造物质条件,也需要城镇化为其奠定生产、生活与消费等方面的基础。
当然,工业化也可以为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高品质的物质要素。可以说,推进工业化的过程其实也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过程,更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融合,内蒙古才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有所作为。如果一方面发展滞后,就会阻碍其它两方面的发展。因此,从内蒙古目前欠发达的区情出发,必须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只有三者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而实现深度融合,首先是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力促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并要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处理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非资源型产业的关系,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层次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非资源型产业的培育。其次是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就是要以盟市所在地及工业重镇为重点,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交通、通讯、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是着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主要是完善现代农牧业产业化体系,全面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牧业由粗放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