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宁城县“创先争优”绣出生态名片
内蒙古新闻网  10-09-25 09:2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名片二:

  城乡见缝插绿全民共绘——生态蓝图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宁城县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大搞生态建设,党政领导班子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合力共建生态建设“升级”,描绘出宏伟的生态蓝图。

  该县四大班子都有自己的“责任绿化点”,生态建设纳入年终责任目标考核,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生态书记、生态县长、生态乡镇长、生态村长带头上山植树造林,广大林业工作者常年驻扎在生态建设一线,“结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干旱丘陵造林技术、丘陵山地经济林栽植技术等项丰硕研究成果。

  治理与开发并举,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链接,飞、封、造相结合,林、果、草相补,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异彩纷呈”。2002年至2009年,该县争取国家京津风沙源项目资金38031万元,完成治理任务133.34万亩。2010年春季完成造林10.5万亩,其中营造经济林1.48万亩,是历史上当年栽植果树经济林最多的一年。

  大胆探索,全面尝试新的组织形式和建设模式。该县沙源工程建设实行“合同造林”、“工程招投标造林”、“以补代造”3种先进造林模式。由县纪委、监察部门牵头,林业等部门组织对2009年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总绿化面积的86%实行招投标,14%实行合同制造林。完善生态建设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资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全社会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搞生态建设。如今该县农民、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下岗待业人员踊跃参与生态建设,实现了由过去部门办林业转向全社会办林业,举全县之力大搞生态建设,城乡见缝插绿,营造了浓郁的生态建设氛围。

  金秋时节,笔者深入中京大地采访所到之处,听到老百姓常说的一段话是“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环境更美了”。近年来,该县地表植物载量迅速增多,林草植被恢复明显加快,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受益生态建设的宁城人民更加注重“呵护”古老而神奇的中京大地,该县西部山区封山育林取得成效,在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老图山脚下老哈河水系源头,笔者看到这里山高林密,流域内大小沟系流水潺潺。该区域是东北针阔混交林向华北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区,是燕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段和物种资源的“基因库”,分布176种苔藓植物、32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741种被子植物,华北山地面积最大,长势最好,最为集中连片的天然油松林就分布于此。保护区林深木秀,奇峰、怪石、飞泉、流瀑、古松、石海、杜鹃、冰河是黑里河旅游景区八大景观。深入其间,鸟语花香,呼清新空气,饮洁净甘泉,看林中蜂鸣蝶舞,令纷至沓来的中外游客陶醉,生态旅游正成为该县新兴蓬勃发展的产业之一。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