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评论 - 信息 - 旅游 - 楼市 - 汽车 - 女性 - 美食 - 教育 - 招考 - 理财 - 经济 - 播客 - 博客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创先争优进行时 正文
宁城县“创先争优”绣出生态名片
内蒙古新闻网  10-09-25 09:21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日报  
 

  -名片三:

  林果酿出甘甜“美酒”——香飘塞外

  精心打造林果业富民工程,“创出”宁城林果知名品牌。该县发展苹果、南果梨、山杏、枣树等经济林面积72万余亩,接近全县有林面积的1/4。据测算,该县经济林产品总产量9万余吨,林果及其副产品实现总产值2亿余元,经济林收入在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达10%,有8万农民靠发展林果业实现增收致富,“酿出”了这些农民甜蜜生活。

  “荒山遍栽‘摇钱树’,林果产业铺出农民‘幸福路’,科学发展林果业,林业建设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9月21日,宁城县刘万虎县长说。林果酿出甘甜“美酒”,“香飘”富庶和谐中京大地,中秋节前夕,小城子、黑里河、大双庙等乡镇果园里吸引辽宁、河北、山东、北京、江苏、广东等地客商前来洽谈业务,宁城林果“香飘”华夏大地。

  该县南部山区海拔高度接近1000米,无霜期140至150天,年平均气温7.6℃,年降水量400至550mm,自然气候适合果树生长。过去,当地农民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零散栽植果树,如今,该县实施荒山、荒坡、荒沟综合治理,在南部大多数乡镇推广果树集中连片栽植,180余名林业技术员常年驻扎在乡村果园里,技术服务到果树栽植、管护一线。大城子、五化、必斯营子、甸子、汐子、大双庙等乡镇农民纷纷在承包的荒山、荒坡上栽植苹果、南果梨、山杏、家核桃、枣等果树。

  典型带动、百姓主动、技术人员推动,掀起营造经济林的新高潮。由于去年大旱,山区农作物大多数绝收,但山区果树却是大丰收,栽植南果梨每亩收入5000余元。老百姓看到栽植果树实实在在的实惠,今年栽植果树热情高涨,必斯营子、大双庙、小城子等乡镇新栽植苹果树、南果梨树1.48万亩。该县经济林栽植面积千亩以上的大片乡镇有5个,有小城子八家村板德山千亩节水苹果示范区、大双庙朝阳山村后山千亩南果梨基地、必斯营子邢家沟千亩苹果流域、汐子二龙山千亩苹果园和大明新岭村千亩苹果基地。规模在500亩以上的乡镇有甸子镇十八台村南果梨流域、三座店乡喇嘛沟门苹果基地,各乡镇都有百亩以上的果园。

  生态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缝链接”,涌现了大双庙镇朝阳山村、汐子镇二龙村、大城子鸡冠山村和呼和村、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等千亩生态林果经济富民建设工程,生态建设让许多贫困的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林果富裕村。

  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成立了“百氏兴林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由2007年成立初期的该村几个人拓展到如今覆盖汐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大城子镇以及辽宁省建平县叶柏寿镇等区内外10余个乡镇120余人,注册了“柳园”商标,基本形成了统一对外市场营销体系,今年合作社统一组织在刘家窝铺村、八家村、田家营子村新栽植寒富苹果、南果梨1500余亩。

  该县经济林建设带动了以果品为加工原料的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有500余家从事杏仁加工、果脯加工、果品储存的个体企业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2.5万人实现稳定就业,果品加工业年创利税4500余万元,林果业已成为该县山区富民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481134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