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1年全国两会 > 两会访谈 正文
潘照东:改善沙区生态环境 探索骆驼产业发展新模式
内蒙古新闻网  11-03-01 15:06 打印本页 【字体: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1月16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巴特尔主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沙、草产业”,标志着“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会更加重视沙草产业的发展。为此,记者就发展内蒙古沙草产业思路专访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潘照东教授。

  首先,潘教授表示:发展内蒙古的沙草产业,既是体现了内蒙古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也是适应自治区未来发展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面积13亿多亩,居全国第一位,中国的八大沙漠有一半在内蒙古,四大沙地全都在内蒙古,这说明草原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保护好草原,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沙草产业,是未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马、牛、山羊、绵羊、骆驼为五大草原畜种,在五畜之中,骆驼独具的耐饥饿、耐渴、耐劳、耐极端温度和严酷环境的性能超越了任何一个种家畜。从骆驼的分布规律来看,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骆驼,哪里的水、草、气候等自然条件严酷,哪里的骆驼分布密度越高,所以发展沙草产业离不开骆驼产业的发展。

  潘教授向记者介绍了内蒙古骆驼产业的现状:回顾历史,养驼业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鼎盛时期骆驼的存栏数达到30多万峰。由于长期以来对沙漠、荒漠的保护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骆驼赖以生存的沙漠、荒漠生态环境恶化,骆驼数量锐减到现在的9万峰左右。过去骆驼作为沙漠中主要的运载工具,应用于沙漠和草原的商队的运输,被称‘沙漠之舟’,很早以前内蒙古自治区边防部队指战员也曾经骑着骆驼巡视边防线,随着汽车、铁路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对骆驼的需求日益减少,骆驼作为唯一的代步工具逐步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就经济价值而言,骆驼的食量比较大,相当于7——10只山羊的采食量,加之驼绒、驼毛的价格远比羊绒、羊毛价格低很多,骆驼的其他价值未被认识和开发,所以成本和效益核算后牧民们纷纷舍驼养羊,这也是骆驼锐减的一个原因。”

  就如何发展骆驼产业的问题上,潘教授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潘教授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驼绒毛价格波动较大,价格的高低决定着骆驼存活数量的多少,牧民们直接面对变化无常的市场,无法保证自己的收益,也无法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只有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建立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度挖掘骆驼的价值,保证牧民的经济利益,激励牧民积极养驼,有效增加骆驼的种群数量,为沙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进一步改善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内蒙古昭君骆驼产业有限公司在积极面向市场、推动产业创新的同时,还与养驼牧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组织方式的创新。他们与阿拉善养驼牧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对驼绒毛收购价格采取随行就市、以质论价的形式,提高驼绒毛收购价格,保障了养驼牧民的利益,保护了养驼牧民的积极性,将驼绒毛价格纳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牧民没有了在驼绒毛价格上的后顾之忧,在载畜合理的范围内多养驼、养好驼,增加骆驼饲养数量,提高驼绒毛的质量,扩大养驼收益。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组织骆驼养殖基地建设,保障牧民收益的同时也把握了驼绒毛市场,引导驼绒毛市场的良性发展,让骆驼产业从‘自在’走向‘自主’。‘企业+农户’的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了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的格局。前不久在阿拉善盟召开的2010年内蒙古骆驼产业发展年会上,内蒙古阿拉善骆驼产业协会和内蒙古昭君骆驼产业有限公司向10位骆驼养殖大户和科技工作者颁发了5万元的突出贡献奖奖金。内蒙古昭君骆驼产业有限公司还向20多户合作牧民发放了企业红利,极大的鼓励了牧民养殖骆驼的积极性。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双峰驼是集绒、肉、奶、皮等多种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家畜,驼产品的开发同时有益于消费者。阿拉善双峰驼绒品质好品质好、纤维长、强度大、色泽好,特别是具有细度优势,素以“王府驼毛”而驰名中外,内蒙古昭君骆驼产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驼绒系列产品备受消费者欢迎就是最好的证明。母驼泌乳期产乳量达600公斤,据蒙医典记载“骆驼奶具有治疗赫依热性腹胀、虫疾、腹肿、水肿、痔疮的功效”。驼峰、驼掌、驼肉、驼骨又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驼皮是制革工业的优质原料。可以说,骆驼浑身是宝,只待进一步研发,确保骆驼种群数量是先决条件。

  当潘教授与记者谈及我国骆驼产业发展的现状时,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和建议,“内蒙古昭君骆驼产业有限公司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骆驼产业发展模式,这样的开局很是让人欣喜,生态环境改善、企业获利、牧民获利、消费者得益的多方受益形式已是不言自明。虽然中国的骆驼产业现状不容乐观,骆驼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沙草产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会在短时间看到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沙草产业、抢救骆驼需要全社会人们都能关注和积极参与。在畜牧业中,骆驼占的比重小,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小,首先建议各级政府在骆驼产业发展的认识上有所改变,不能仅仅从静态思维看问题,而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骆驼产业,比重小但不能重视程度低。对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骆驼产业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快骆驼产业发展进程;其次建议与骆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产业创新,通过不断的产品研发,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内蒙古昭君骆驼产业有限公司就在艰辛的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榜样,虽然昭君驼绒被、服装取得初步成功,还需要在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只有产业链延长、加工深度提高、附加价值提高,企业才能及时壮大自身实力,才能能为支撑骆驼产业发展的支柱;第三,要对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出建议,虽然我们都知道骆驼浑身都是宝,怎样把宝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还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比如骆驼血液、脏器用于生物制药,经济效益大也是难度最大,一头骆驼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生物工厂,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有待于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艰辛的专研。骆驼在牧民心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沙区的牧民视骆驼为家庭中的一员,但在骆驼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的困难,都需要逐一牧民克服。骆驼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饲养过程,骆驼的采食半径可以达到20公里,而且食量大,只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养殖基地,才能改善沙区的生态环境,才能让骆驼的饲草饲料更加丰富,养驼的基础更为扎实。同时,牧民也要从骆驼的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只有提高种群的质量,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虽然骆驼产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但保护和发展骆驼产业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加快探索和完善骆驼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骆驼的研究及其产品开发利用,对推动骆驼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扶持骆驼畜群发展,推动牧区驼产业的繁荣和扩展,保护和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沙草产业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摆在各级政府、企业、牧民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潘照东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作为中国西部学派、开发经济学的创立者之一,在西部开发、沿边开放、民族地区经济改革方面有多项成果被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采纳。期间,共发表论文、研究报告、译文等550篇,出版专著、译文等50本,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奖励。)

  

骆驼产业:“十二五”的重大课题

  骆驼浑身是宝:驼绒、驼毛是世界上珍贵的特种动物纤维,驼肉、驼掌等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珍稀食品,驼奶可以做酒,驼皮可以制革......随着人们对骆驼及其毛、绒、乳、肉、掌、骨、脏器等认识的提高,以及驼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的改进、驼制品消费观念、市场的成熟,骆驼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驼产业的利润空间已也大为扩展。国际上,旅游岛国迪拜近年来开发的驼肉汉堡,每个售价6美元,是鸡肉汉堡的约4倍;邻国日本以每付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进口驼峰,从中提取活性蛋白生产高级化妆品。国内方面,新疆开发的驼奶,在当地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卖出后空运广州、深圳仍很紧俏;内蒙古昭君羊绒公司生产一床2公斤的驼绒被,综合成本为425元,最低团购价为2340元。我区的响沙湾、恩格贝、成陵等旅游区,一峰骆驼骑行1小时收费50至60元,一年就可为其主人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

  骆驼产业在我区除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外,还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文化价值。我区有6.6亿亩荒漠半荒漠草原,这些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风大沙多、植被稀疏,而且植物多为带刺的灌木和半灌木,只有发展养驼业,才能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事实上,生活在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的广大牧民,长期以来就有养驼的习惯,许多牧民在漫长的养驼历史中和骆驼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些驼乡甚至形成和发展了独具魅力的骆驼文化。在这些地区,骆驼已不只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更是人生的伴侣、生命的崇拜。加快骆驼产业发展,在我区还具有物种繁衍、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详细>>>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