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把“小”问题放在“重”位置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您觉得在水利建设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陈锡文:1998年大洪灾后,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水利,但主要还是放在大江大河的整治上,对中小河流、小型病险水库、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还不够。现在,就是要把水利建设的重点转到“三小”水利建设上。农田水利建设欠债很多,过去主要靠农民肩挑背驮、人海战术,但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这些设施年久失修。目前,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虽从改革开放前的0.37提高到去年的0.49,但距离发达国家0.7还有差距。
记者:你说过打通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不只是地里面那一段。这句话怎么理解,具体涉及什么?
陈锡文:实际上涉及三个方面。首先要解决中小河流问题。现在发洪水的地方基本不是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而是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的支流。其次是解决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问题。现在全国8万多个水库里有3万多个是“带病”运行,其中还有危库、险库。第三是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只有把这些“小”的问题放在“重”的位置,才能解决“来水”问题。
资金落实要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要比2010年高出一倍,达到4000亿元。在落实上,中央的钱不可能直通到地方的“毛细血管”,所以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要跟上,要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从金融方面看,我国过去的农业信贷很少被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国家给予相应政策引导,支持农业信贷更多投入水利建设。有些水利设施是有收益的,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谁投资,谁收益。水利不能完全靠别人,必须探索建立新的机制,把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