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实践,探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谱写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区总和生育率从计划生育初期的6.06下降到1.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6.1‰下降到3.96‰,在全国较早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缓解了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改善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5年来,为了优先让计划生育家庭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自治区贯彻并出台多项利益导向新机制,使68万计生家庭受益。贯彻落实国家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三项制度,5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1629万元,使近4万户符合条件的农牧区计生家庭和主动放弃生育指标的群众得到实惠。全区各级财政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全区近55万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足额领取了奖励费。实施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使2万多名育龄群众受益。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全区共投入经费340万元,完成了17040户“锅连炕”计生家庭的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消除了由此引发婴幼儿伤残的隐患。“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扎实推进,目前全区有12个盟市、83个旗县均开展了试点工作,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使6万多名群众直接受益。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优生优育是民生之源的理念,上下齐行动,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08年至今,在全区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努力推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完成生殖健康检查约1000万人次,基本实现了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全覆盖。自治区连续3年共投入3846万元,给苏木乡镇配备流动服务车641辆,实现了乡镇流动服务车全覆盖。截至2009年底,全区已创建国家级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旗县31个、自治区级优质服务旗县54个。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管理结合型”转变,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治理转变。展望“十二五”,我区将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加强农村牧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加快建立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及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推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内蒙古日报记者 张文强 通讯员 伊忠志 王栋明)
内蒙古要狠抓3件大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计生委了解到,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区要狠抓3件大事,努力使出生人口素质实现突破。为此,我区要狠抓3件大事:一是组织实施“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在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由政府出资,为农村牧区政策内生育的孕期妇女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杯奶”。 >>>详细
国家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终期督评组来内蒙古督查指导工作
据了解,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人口发展目标列入“十一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指标,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统筹发展解决内蒙古人口问题的战略重点,“十一五”时期,自治区总和生育率始终保持在1.5左右,低生育水平长期控制稳定;出生率稳定在10‰左右,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0%以上,预计2010年年底。全区总人口将控制在2445万人以内,圆满完成人口发展规划主要控制目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