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奋蹄
农牧民腰包鼓起来
在农机化工作中,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尊重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农机化需求,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正确运用产业政策、市场机制,扶持和引导农牧民探索农机化发展,使农机化推进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牧业增效、农牧民提高收入协调互动,产生综合效应,以农机化引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职业农牧民队伍建设,促进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实现农机化可持续发展。
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区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总动力增长57.9%;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同比增长5.98倍;收获机械保有量猛增6.67倍。机械化耕、播、收作业水平及综合水平同比分别提高了12.2个、8.9个、12个和13.1个百分点。其中长期薄弱的主要作物机收水平实现了突破,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机收水平同比分别提高6.8个、29个、24.7个和54.7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不断增加,农机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全区农机总值达到265.3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2倍;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达到105亿元,同比增加51亿元,增长94.4%。农机服务产业化强劲,农机作业服务能力日益壮大,作业服务收入占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的82%。农机制造、营销、维修行业经营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65%。
农机化水平的提升还直接引领提升农牧业劳动力的素质,机械化既大力解放生产力、大量转移农牧业人口,又通过专业化、工业化、产业化生产方式培育高素质劳动者人才,还通过合理的劳动力资源与生产资料配置,产生规模经营效益,实质性提高农牧业劳动收入,使农牧业具有蓄积能量、自我壮大、提升发展的能力,成为支撑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物质基础。
草原田野唱欢歌,处处“铁牛”舞翩跹。
在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程中,农牧业机械化日益成为助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强劲引擎,焕发出蓬勃生机。“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区将争取农机总值达到300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326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5万台,机具配套比达到1:1.7;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8%、78%和39%,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全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总数达到1505万亩。
到“十二五”期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42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18万台,配套农具达到236万台,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38.5%、16.3%和40.5%;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玉米、马铃薯、牧草机收水平分别达到35%、60%和70%,同比分别提高24.3个、20.5个和15个百分点;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个,农机大户群体达到2万户以上,同比分别增长120%和156%;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42.8%。(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