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授课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校过少,急需增建。”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海西路办事处干部敖特根建议说。
她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蒙古族群众来到呼和浩特务工、创业,他们的子女需要在这里接受教育。而为让子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其他地区的蒙古族群众也纷纷把孩子送到呼和浩特的民族学校就读。这些都导致呼和浩特市的蒙古族幼儿园、蒙古族小学、蒙古族中学、蒙古族高中学生人数增多,以致出现了部分学校班级容量大、学生拥挤的现象。这既不利于学校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了解和接受知识。
据2010年资料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蒙授高中班553名学生中,仅有119名学生的家在呼和浩特市,占学生总人数的21.5%。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1728名在校生中,只有158人的家在呼和浩特市,占学生总人数的9.1%。
在内蒙古大学举办的一次有关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现状问题座谈会上,呼和浩特市12个学校及相关单位的27人一致提出了“尽快增建呼和浩特市民族学校”的建议。在调研中,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在幼儿园入园人数猛增的趋势下,学校需要增加20名教师才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小学部负责人也表示,学校的教室和教师都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需要,急需扩建增人。
据统计,2010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四个区合计有蒙古族居民162474人,而目前,呼和浩特市开展蒙古语授课教育的只有很少的几所民族小学、中学和高中,很难满足蒙古语授课学生日益增多的需要。敖特根建议,呼和浩特市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政策法规、教育部学校设置标准、蒙古语授课教育的特点及需求,并充分考虑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人口分布的情况,增建或扩建民族学校,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来满足广大蒙古族学生学习的需求,让他们在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记者苏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