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等不起
从事信息技术研究的李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北京工作,他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在北京上学,但是全家人的户口一直在山西。李先生了解到,一些户口在外地的孩子,知道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上到初中,甚至小学一毕业就回原籍上学。可是因为自己有北京“绿卡”,一直对孩子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抱有希望,也不愿意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回到山西。可是孩子现在已经高二了,到底能在哪儿参加高考,还是一个未知数。他和爱人都非常焦虑,孩子也经常说一些丧气的话,有时甚至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
“如果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只能让孩子回到山西复习,借住在亲戚家。”李先生和爱人不打算让孩子出国,因为如果那样做,孩子的挫败感会更强,难免生出仇恨情绪。
2008年1月,北京曾有一名女生因临近高考报名截止时间,可自己没有北京户口无法报名而服药自杀。虽然这名女生后来被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但这起与户口、高考相连的恶性事件仍刺痛了许多人的内心。
山东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规定,异地高考从2014年开始。一些非京籍考生的家长充满期待:“政策什么时候出台是个问题,什么时候实施也是一个大问题,孩子的教育等不起啊!”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赶上政策的改变。一位家长认为,北京是引进人才最早的城市,也是户籍政策卡得最死的地方,所以随迁子女面临的高考问题最早,因此应该提早开始。
中国青年报记者为此电话采访北京市教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线联平。线联平说,目前还没有接到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因此北京市还没有相关政策。随迁子女居住地高考非常复杂,需要做扎实细致的调研工作,北京市正在抓紧做相关研究。
一直关注高考公平的魏汝久律师认为,既然教育部已经明确时间表,现在关注此事的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能够做的是,提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北京、上海的政策难以出台,是因为会损害到原户籍居民的利益,当然这是一种地方垄断行为。针对北京的情况,他提出了两种模式,一是参照山东模式,允许达到一定门槛的考生在北京参加考试,不增加高考录取名额;二是通过计算,按非京籍考生增加比例,扩大录取名额。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学生和高校更多的选择权,改变现在的“伪自主招生”,他提出:“当原有的高度垄断的高考录取计划体制不复存在时,户籍制对高考的绑架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这个改革思路如果能够实现,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就好像中国的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美国高校会要求学生拥有美国户口吗?”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其他暂住人口在当地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方便。对造成暂住人口学习、工作、生活不便的有关政策措施要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该修改的认真修改,该废止的坚决废止。(本报北京3月8日电记者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