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稿件库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江苏新引擎:千里升腾的“蓝色经济带”
内蒙古新闻网  12-06-05 18:0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东台市已形成风电与光伏“风光互补”的格局,图为该市的风力发电装置。本网记者 王静摄

  盐城:沿海新兴特色产业引领“绿色增长”

  5月25日,记者来到大丰港码头时,一艘来自印尼的8万吨级红土镍矿运输货轮正停泊在二期码头,高大的龙门塔吊繁忙地装卸货物。

  “这是化工园区,那是木材园区,往前是重型装备园区,往北是石材加工园区,还有粮食加工区……”站在巨大的规划图前,大丰港口局副局长陶莹向记者介绍大丰港的发展规划。

  沿海大开发3年来,大丰港按照打造“特色产业港”的定位不断完善港口功能,重点建设特色产业:利用滩涂风电和海藻等资源,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柴油、生物质发电新能源产业等。

  在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风光互补绿色增长”的广告牌高高耸立在开发区主干道旁。远眺,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实验区延展天际,万亩荡滩上,一排排倾斜单轴自适应跟日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静卧其中,阳光照耀在蓝灰色的电池板上,泛起耀眼光芒,规模排列的电池板像接受检阅的方队般整齐划一。而就在湖面下,鱼塘养殖同时展开,养鱼、发电两不误。据介绍,被称为“渔光互补”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结合,体现出的是生态、环保的效益。

  “空间大、岸线长、滩涂多、‘风光’好”,盐城市委书记赵鹏介绍起盐城沿海的特点和优势,如数家珍。

  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过程中,盐城始终按照“规划引领、产业支撑、三港联动、基础先行”的思路和举措推进沿海开发,努力使盐城沿海成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集聚板块。

  加快发展新兴特色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也是盐城立足苏北发展实际、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港口、土地、海岸线、“风光”、优质劳动力等资源,盐城始终把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确立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重点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主攻石油机械、船舶、节能电光源、盐化工、绿色食品等24个特色产业。与此同时,盐城还坚持以特色码头招引特色项目,以特色项目培育特色产业,依托特色产业形成特色园区,建设特色港口,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5.2亿元,同比增长41.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4.1%,两年实现总量翻番;24个特色产业开票销售从2009年的53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50亿元,规模扩大1.5倍,占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的比重由37.7%提高到61%。

  新能源产业是盐城新兴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记者进入盐城境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座座连绵几十公里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盐城沿海风力资源丰富,风电可开发总量1470万千瓦,占全省风电可开发总量的2/3以上,是江苏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的主战场。国家已批准在盐城沿海建设6个各20万千瓦的风电场。风电场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盐城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并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统计显示,短短几年间,盐城引进了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30个、总投资300亿元的风电装备制造项目。眼下,总投资5.12亿元、得到中央资金补助的国家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即将建成,同时,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形成“风光互补”效应。2011年,盐城风电装机87万千瓦、光伏装机200兆瓦,占江苏全省二分之一。阜宁、射阳、大丰、响水四县跻身2011年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十二五”期间,盐城新能源产业有望形成1000亿元以上销售规模。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盐城特色产业的另一个亮点。盐城是江苏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及充电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已初步占有竞争优势。规划2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入驻奥新、中大和东风悦达起亚三家整车制造企业。盐城开发区被授予全省首家“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为省重点扶持的区域标志性高端产业。

  据了解,盐城将以深入实施新特产业倍增计划为契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确保新特产业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15年,把汽车、机械装备、纺织、化工产业建成千亿元级产业,24个特色产业全部建成百亿元级产业,新特产业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 白帆 ]

歌唱庆“六一”
乌海市人民公园美...
安全知识送田间
大山深处的“绿色...
自由飞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芍药芬芳游人醉
感受离首府最近的草原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约三月 媒花朵朵送祝福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