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危草房!
走进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兴华嘎查牧民连子的院子,那淡黄色的砖瓦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清幽恬静的田园气息,令人心情愉悦。领着记者参观完小院,连子说:“以前住的是茅草房,一遇坏天气,一家人眼睁睁地看着房子漏雨掉土,没办法。现在,你看看,这房子多结实,多亮堂。”
连子今年46岁,丈夫3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还有住了快50年的危草房。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很快病倒了。“那时候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连子眼含泪花说,“如果没有政府及时帮助,一家人还要在草房里过担惊受怕的日子。”
原来,丈夫去世后,生活贫困的连子成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危草房改建扶贫项目的重点帮扶对象,仅仅3个月,一座60平方米的砖瓦房就建好了,其中的50平方米是帮扶单位免费建的。据介绍,当年嘎查里和连子一起推倒危草房住上砖瓦房的村民有100多户,到2011年,该旗共有9300多户村民告别危草房,住上了帮扶单位援建的砖瓦房。
为了让居住在危草房里的农牧民尽快住上好房子,兴安盟盟委、行署把危草房修建改造当作关注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利用自治区出台的帮扶政策,提出了直补、四助的修建改造模式,即自治区专项资金直补到户,私建公助、帮工互助,厅局及盟直部门资助、职工干部捐助。据介绍,自危草房修建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兴安盟累计投入专项资金、厅局单位帮扶资金、旗县财政投入等资金1.8亿元,使22818户居住在危草房里的农牧民喜迁新居,圆了新房梦。(记者 胡日查 实习记者 李雪 马行天)
战洪权:将“负债村”变成“富裕村”
十多年前,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兴安村既贫穷落后又负债累累,最多时曾欠下79万多元的外债。而12年后的今天,这个村子的固定资产已接近30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5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了5000元,昔日的“负债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说,这都要感谢我们的“老支书”~~~战洪权!
2001年,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退伍老兵战洪权高票当选兴安村党总支书记。面对兴安村欠下的巨额债务,战洪权认为,要想改变兴安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关键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决定从改制村里的砖厂入手,战洪权搬进砖厂与工人吃住在一起,搞调研,确定在厂里实行责任到人、工资与效益挂钩制度,改善砖厂生产经营状况,创建了属于村集体的龙头企业,当年销售红砖500万块,集体创收5万多元。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2003年,战洪权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筹资建起办公商业综合楼,商业区对外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2005年,战洪权又筹集资金280万元,在村里兴建起一座大型脱水蔬菜厂,投产当年就为村集体创收30多万元。2008年,在战洪权的领导下,村里投资建设了一处占地2000平方米的永久性蔬菜保鲜库,还组建起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仅仅一年后,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6000亩,农民亩均增收700多元,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
面对兴安村生态脆弱、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等现实困境,战洪权不等不靠,多方协调沟通,先后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千村扶贫、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多个项目。经过几年的埋头苦干,兴安村累计治理山头36个,植树60万株,打深水管井149眼,改造建设水浇地14500亩。几年下来,生态建设不仅使兴安村的“山、水、林、田、路”焕然一新,也为子孙后代埋下了致富的种子。未来十年,仅60万株成材林和幼林的价值就将超过3000万元。(记者 胡日查 实习记者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