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仁道尔基:又好又快是呼伦贝尔的经济发展目标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2008-01-20 18:29

  

斯仁道尔基 

(呼伦贝尔市代表团政协委员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少数民族界)

  刚刚听完杨晶主席的政府报告,我深有感触,结合呼伦贝尔市的实际情况,我想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近五年来,内蒙古的社会发展逐步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关注民生、生态保护等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这是这届政府工作的一个亮点、一大特色。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各省市中由过去的落后水平发展到现在的中上游阶段,这个信息让我们每一个内蒙古人深感欣慰,这也是我参会的第一感受。

  这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关注民生、社会保障、扶持弱势群体等方面做的非常好,非常到位。刚才杨主席谈到的公共财政模式的一些转变,我非常赞同与认可。

  我来自呼伦贝尔,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正面临着一个草场严重退化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以后,给呼伦贝尔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风大,这在很大程度加剧了呼伦贝尔境内河流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这是一个客观原因,其次,生产方式的不合理也加速草原的进一步退化。从主观上讲,呼伦贝尔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已经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科学发展的模式转变,但过度的步伐比较缓慢,想要保护好生态,任务还非常艰巨。这几天,“草原退化、过度放牧、季节放牧、单一定居、草原局部退化、整体退化”这些词一直在我的脑子力停留、盘旋,我也经常在想,怎么去保护这片美丽的大草原,这片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草原,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世界上有名的草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她。

  怎么保护呢?我们几个委员正在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入手,改变一家一户的放牧和小型联合放牧的方式。现在,我们的牧区,经济实体的建立,牧区经纪人队伍建设制度还相对落后,我们要加紧步伐,搞好这项工作。过去游牧民族的传统放牧方式是集结游牧,现在这个生产方式由定居饲养取代。要知道,畜牧业是相对游动的,如果不给草原任何繁衍生息的机会,那么这片草原肯定会退化。春天去哪放牧、夏天去哪放牧,秋天如何抓膘,冬天如何过冬,它是有规律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现在我们是忽略了季节放牧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忽略,也不能忽略。其实,所谓的科学发展就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过去由于片面地最求经济效益,放松了对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吃了不少亏,但现在纠正这些失误还来的及。调整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调整目前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说,要合理分配生产制度,科学改善产品流通和消费的环节。

  现在,随着太阳能、风能的综合开发与广泛应用,牧区的用电问题解决了;手机的普及,通讯问题也解决了了;小四轮、汽车的普及取代了勒勒车,牧民交通不便的问题解决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泛实行,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基本解决了;“两免一补”政策的推广解决了牧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分季节游牧的生产方式基本形式,有计划的使用草原,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现在,呼伦贝尔依靠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凭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强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效地提高。生产方式合理,这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在十七大报告中,我特别注意了一组新词,例如,又好又快、生态文明、永续发展……

    又好又快,好字排在前面。“好”就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首先从保护草原、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湿地、河流。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个典型的大生态系统,各个生物链互相依附、互相支持。呼伦贝尔的工业现在也是由初级阶段进入了高级阶段,大煤矿、大电厂、大油田正在呼伦贝尔迅速崛起。华能集团、神化集团、山东鲁能集团的入驻,为呼伦贝尔的经济注入了活力。

  工业马上要崛起,这样就更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响应国家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到表率的作用。“快”就是一个速度问题,要把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科学利用。把我们畜牧业的产业化、形成产业链,进而追求达到一个永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李东海 薛海军采访报道)


编辑: 李东海
 

  民情民意 更多>>
·内蒙古新闻网“两会”短信平台用户留言
·乌兰察布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城乡救助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扶困助学开启绿色就学之门
·投资20多亿内蒙古给老少边乡镇铺通油路
·内蒙古实施低保保障贫困人群基本生活
  特别策划 更多>>
  2007,内蒙古的经济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巨… [详细]
  独特的草原文化展现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蒙古速度”。… [详细]
  大庆期间,内蒙古新闻网策划推出《崛起内蒙古》系… [详细]
  媒体报道 更多>>
·内蒙古晨报: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内蒙古商报:两会与百姓:期待物价稳定
·内蒙古日报:跑“两会”的女记者
·内蒙古日报:开着私车上“两会”
·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开第120次主任会议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