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玉帕新(人民网记者董宇 摄)
玉帕新委员为人民网网友留言
今年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中出现了一些“80后”的新面孔,来自云南边陲的布朗族姑娘玉帕新就是其中的一位。第一眼看到玉帕新是在小组讨论的现场,她身着一件半新的红色外套、扎个马尾辫,十分淳朴,她的眼睛清澈、明亮,眼神中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玉帕新是1980年出生的,现在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档案局的局长。看着她稚气的脸,还真看不出有局长的样子。当谈到她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时,她不紧不慢,娓娓道来,颇为成熟。
扶贫应该先扶智
玉帕新委员说,布朗族只有9万多人口,大多生活在云南的边疆的山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2005年以前,西双版纳的7万名布朗族同胞中只有16个大学生,中专生也不超过300个,文化水平低导致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不高。“扶贫应该先扶智,今年两会我最关心的就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受教育问题。”玉帕新委员建议,国家应该适当减免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在高中以上的学杂费,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从而改变命运。“我们布朗族的人民勤劳、善良、充满智慧,如果在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机会,我们一定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能让百姓“饿着肚子看林子”
玉帕新委员生活在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那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8%,布朗族和其他民族的同胞尽心尽力地守护着那片大森林。她说,“我们那的百姓虽然还比较穷,但是从不为了钱去砍伐森林、破坏环境。由于政府对森林的补贴不高、每公顷只有5块钱,加上当地没有工厂、百姓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很多老百姓都是在‘饿着肚子看林子’。”所以,她建议政府加大对国有公益林的补贴力度,让老百姓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提高生活水平。
记者后记:
在跟玉帕新委员的交谈中,我明显感觉到她的心情有些激动。她心里想的全都是她的同胞百姓,想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百姓的疾苦。虽然她是一个“80后”的新委员,但她深知,作为一个年轻的政协委员就是要为百姓代言、为百姓谋利。所以,同样作为“80后”的我认真的记录下了她的每句话,感觉作为一名记者身上同样背负了信任和重托。
|
|
|
|
2007,内蒙古的经济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巨… [详细] |
| |
|
独特的草原文化展现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蒙古速度”。… [详细] |
|
|
|
|
|
大庆期间,内蒙古新闻网策划推出《崛起内蒙古》系… [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