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乌海市各届、各级领导班子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现了乌海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突破、新跨越,为创建和谐文明的新乌海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社会基础。
在经费投入方面,市区各级财政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按照《预算法》《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市区两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保证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为我市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市区两级财政根据《关于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义务教育有关经费参考定额的通知》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合理核定本地区中小学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确保我市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
教师工资由财政部门根据核定的编制和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及标准设立“工资资金专户”,通过银行直接拨入教师在银行开设的个人帐户中。教育经费实行了区财务核算中心统管,加强了对学校经费的管理。同时政府还拿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培训培养。政府还设立了人才培养基金,用于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教育硕士学习,毕业后,学员学费予以报销并按月给于一定的津贴。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02至2006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总支出由1.18亿元增加到3.36亿元,预算内教育拨款由9千万元增加到3.05亿元;2001—2006年期间,全市共筹措教育建设资金4亿多元。建成了乌海学院,改善了乌海一中、六中、十中3所公办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项目47个,总投资1.2亿元,新增改、扩建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园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和校容校貌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市2002年启动了教育城域网建设,在投资300万元完成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基础上,2007年,市政府拨款100万元用于教育城域网三期工程建设。工程完成后,全市将有34所城区中小学的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育网络中心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我市远程教育天网工程同步推进,截至到目前,天网工程共投入资金317. 7万元,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41个、卫星收视项目学校38所、计算机教室15间,农村和偏远学校天网工程覆盖率达100%。三区政府用于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投入达万元,全市有计算机教室间,计算机台,全市中小学的校园网也在加速建设中,如市一中、市六中、职业技术学校等部分中小学已基本完成校园网综合布线。全市中小学现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室240余套。
在加快教育技术信息硬件建设的同时,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市电教馆、远程教育网络中心每年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多数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并开展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