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林西县实施以来,实实在在为农民患者减轻了医药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高了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林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工作于2006年1月启动。为实施好这项惠农工程,县级财政投入配套资金138万余元,将合作医疗县级财政匹配资金标准由国家规定的5元提高到10元,确定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132个,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资金安全使用制度,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合管办见账不见钱、银行见钱不见账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起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截至目前,林西县已有13.93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县在册农民总数的82.1%,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4.9%,其中16475名贫困农民由民政部门给予合作医疗资金补助,占参合人口的11.9%。
林西县林西镇常胜村农民李森因腰椎滑脱住进林西县医院,住院期间花费医药费3.09万元,3月30日出院,当天上午,在林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窗口,县合管办的工作人员及时将1.97万元住院补偿金送到了李森手中。李森眼含热泪说:“没想到花10元钱就得到了近2万元的住院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给咱老百姓解决了买药贵、看病难的大难题”。
统部镇水泉村农民刘振玉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是小病拖,大病挺。真没想到现在花2000多元钱就把手术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看病不愁了。今年1月6日,刘振玉胃部剧痛住进统部卫生院,被确诊为胃肿瘤,医生为他实施了肿瘤切除术,住院半个月后出院。刘振玉今年61岁,老两口靠种几亩紫花芸豆度日,收入微薄,尽管有儿子接济,但日子仍不富裕。这次住院花了5000元钱,出院时合管办为他补偿了2600多元医药费,尽管数目不是太大,可也帮了刘振玉的大忙。像刘振玉老人一样,2006年林西县共有4460人次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补偿金额达到368万元。有近3万人享受到合作医疗门诊补贴,补贴金额55万元。全县近3.5万农民群众受益。
林西镇东风村屠玉霞患有风心病,2006年4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实施了换心脏瓣膜手术,住了37天院,花了5万元医药费,刚出院,县合管办就给她办理了住院最高补偿。手捧着补偿金,屠玉霞热泪盈眶。她做梦也没想到,花10元钱就能报销1.5万元。屠玉霞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爱人张友军是下岗职工,前两年两个人起早贪黑建了个蔬菜大棚,生活刚刚有了转机,谁料一场大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张友军说:“多亏这1.5万元补偿金,才没拉下大饥荒。要不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惠民工程,没个三五年甭想翻过身来。”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林西县2006年有36人得到了5000元以上的大病补偿,其中达到1.5万元补偿封顶线的有11人。
比起屠玉霞来,新城子镇下场村农民高玉福就更加幸运了。今年,林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补偿封顶线由1.5万元提高到2.5万元,目前是全市最高的,因心脏病手术住院的高玉福成为第一个受益者。
记者在林西县合管办了解到,今年,林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除封顶线提高到2.5万元外,进一步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增加大病统筹基金,适当调整大病报销比例,最高的达到了70%。用药品种由2006年的590种扩大到1000种。慢性病纳入范围由2006年的9种扩大到11种,从大病统筹基金中划出50万元,用于门诊医药费超过800元的11种慢性病药费补偿。还从大病统筹基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于两年未获得门诊和住院补偿的参合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大力改善基层卫生院诊疗水平,争取国债资金340万元、县、乡两级财政投入277万元的12所基层卫生院建设项目将在7月底完工投入使用,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