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阿左旗巴润别立镇巴音超格图嘎查的19户牧民一大早就来到镇治沙站会议室里,等着领取退休金和公益林补偿金。77岁的牧民杜开策激动地对记者说,“做梦也没想到,我们牧民也能领到退休金。”他除了和老伴领到退休金之外,儿子、孙子都领到了数额不等的公益林补偿金。
阿左旗从2004年启动公益林补偿政策,全旗673.7万亩重点公益林及相关牧户另外所辖的1568万亩草场全部纳入中央森林生态补偿范围统一禁牧,公益林涉及阿左旗12个苏木(镇)76个嘎查的6352位牧民。为用好公益林补偿资金,同时加强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阿左旗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与农牧民养老保险相结合,列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内年满18周岁的牧民均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向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的牧民发放养老金,每人每月532元。年满18周岁、不到退休年龄的牧民,被聘为护林员的每人每年发放管护费9000元,其他人员每人每年发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费5500元,不满18周岁的学龄前儿童和学生也都享有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牧民陈占虎退牧后被聘为护林员,管护一片飞播区。他告诉记者,过去放牧一年的收入只有1到2万元,遇到大旱之年,不但没有收入,还要倒贴草料钱。实施公益林补偿政策之后,他一家人仅公益林项目补偿一年就能领到2万多元,每年从飞播区采种还能收入到2到3万元。
阿左旗针对地域辽阔、南北差异大、北部草场多、南部草场少的实际,实施了以人为单位的公益林补偿方式,同时又将公益林补偿与公益林区禁牧工作和牧民养老统筹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之后,阿左旗又出台优惠政策,为进城买房的牧民每户补助2万元,使一大批牧民放下羊鞭,进城享受到了现代文明。同时,为使牧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阿左旗政府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为契机,结合“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班,促进农牧民转移转产后致富,使3600多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走进工厂、从事餐饮等生产。阿左旗银根苏木牧民乌拉享受公益林补偿政策后,经过培训在巴彦浩特镇开了一家小餐饮店,每年收入达2.5万多元。他告诉记者,这是他放牧时3年的收入。公益林补偿使阿左旗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植被覆盖度由建设前的12%提高到30%,草层高度由15—20厘米提高到30—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