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内蒙古·大型反思性系列述评开篇语
文/刘满贵 刘海铭
07年中华大地发生了几件大事,件件厚实,事事振奋。
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极大振奋全党全国人民精神,北京奥运会筹办“冲刺”使世界聚焦中国,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和建军八十周年进一步激发亿万人民的爱国热情……
悉数这几件大事,最能影响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莫过于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此次大会,国家领导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组新词,这组新词在给引导中国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亮起了“灯塔”。
其中“生态文明”一词大有文章可做。
十七大报告强调“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有专家呼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类生存繁衍的根本问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
有专家认为,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思维。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内蒙古欲争先,必响应。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踏实践行,创新发展。
笔者认为,倡导生态文明并使之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说到底,就是关注百姓幸福、关注民生。反映在具体行动上,就必须大力践行“公众参与”。
践行公众参与首先在于党对民生的关注。
民生,是人民群众的第一生活需要。十七大把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由过去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重新确定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意识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更高体现。十七大报告还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
而今,内蒙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继续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迅速响应这一关乎民生、关乎发展的文明召唤;如何面对自治区经济社会的现状,永续提升经济实力;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一步一步夯实,一点一点落实。
适逢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召开之际,内蒙古新闻网策划推出的这组《“生态文明内蒙古”系列述评》报道,是结合内蒙古的过去、现在、未来,关于“生态”和“文明”的再次思想赋新,概念深化。也是献给自治区两会的一份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