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记武川县可镇居民郭喜梅孝老爱幼的先进事迹--专题
      时代楷模                           更多...
一位老人一片心海

    他,一个平凡的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兽医专家,已把自己半个世纪的…
• 爱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流淌
• “爱心妈妈”团队真情呵护迷失的心灵
• 爱的奉献——记武川县可镇居民郭喜梅孝老爱
• 构建稳定和谐平安社区——记三里营东社区民
• 走进希望季节,走近绿色家庭——记全国“三
• 谁言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刘云秀赡养百岁婆婆成佳话
• 困苦励志品学优——记自强女孩武彦的感人事
• 一位老人一片心海
      城市新跨越                         更多...
城建民生工程造福首府百姓

    首府城建工作以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切入点…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 首府投入21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整体搬迁让府兴营村民过上城市人生活
• 以亮丽的市容市貌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 向36%城市建成区绿地指标冲刺
• 土左旗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首府开展大规模“增加绿量”园林景观建设
• 首府解决市容薄弱环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以科学发展观的高标准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 城建民生工程造福首府百姓
      图片报道                         更多...
武川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回民区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

爱的奉献——记武川县可镇居民郭喜梅孝老爱幼的先进事迹
内蒙古新闻网  09-05-04 10:18
 

   在武川县可镇只要是认识郭喜梅的人都会为她35年如一日孝敬双方七位老人的事迹所深深的感动。郭喜梅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然而她和丈夫却先后赡养着七位老人,尤其与公婆同住一个院子,生活近30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几十年为七位老人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在她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与丈夫患难与共,共渡难关,在赡养老人的同时,还抚养着四个儿女,除此之外,她还乐于帮助周围的亲戚和邻居,为人厚道热心。特别是在1994年丈夫突然去世后,一个人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赡养老人、抚养儿女的重担。她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经受了甚至一个七尺男儿都难以承载的重负。

  ----特殊家庭的好女儿  好媳妇  

  郭喜梅和丈夫共有七位老人,两个人有着特殊的家庭环境,承担着两位生父母、两位养父母,两位公婆和一位无人照料的叔公的赡养责任。

  郭喜梅的生父母家住农村,有四个儿子,生活极其困难,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把她送与养父母,可天性善良的郭喜梅却从不怨恨他们,在养父母的理解支持下,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逢年过节早早的去看望他们,遇事主动帮助他们,在她生活也很拮据的情况下,时常接济些面粉、土豆等物品并帮助全家人缝新补旧,病床前忙里照外,尽了一个女儿应尽的孝心。

  郭喜梅的养父母就她一个女儿,二老家住农村,体弱多病,没能力参加劳动,生活也很困难。用郭喜梅自己的话说“他们领养我,抚养我长大成人,供书识字,为我付出了许多辛苦,太不容易了,我一定会报答他们的恩情,让她们幸福的安度晚年”。她和丈夫说到做到,每年按时给二老拉炭、买生活用品,过年时连糊窗户纸、调料及平时家里用的锅碗瓢盆等手头零碎家具一样不拉的买上。到了秋天,她早早的为老人拆洗棉衣,准备好过冬的大白菜等物品,二老谁有病,她都会接到家里给看病,悉心照料直到病好,村里的人们都非常羡慕她的养父母,说他们有个孝顺的好女儿。

  郭喜梅与丈夫于1963年结婚,公公是她丈夫的继父,丈夫8岁时在孤儿寡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随母亲来到继父家中,丈夫是个大孝子,孝敬老人出了名,她也一样是个远近闻名的好媳妇。

  郭喜梅的公公以自己加工和卖熟肉为生,丈夫每天利用下班的时间都要走二、三里路帮助继父挑运猪羊头蹄下水,她和孩子们帮助洗泡收拾,为的是让老人们多挣些生活费。她和丈夫每次出门都要为公婆买些糕点、月饼等好吃的孝敬二位老人,遇上吃好的,总是把公婆叫过来一起吃。

  郭喜梅和公婆同住一个院里,生活近30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很有感情。1981年她丈夫单位分到家属房,搬走时,公婆很留恋他们。她和丈夫、孩子们隔三差五的看望两位老人,给他们送吃送穿,公婆含着眼泪,像见到亲女儿一样亲热。1982年,享年80岁的公公病重离开人世。公公去世后留下了72岁的婆婆,有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她老人家衣食无忧,安度晚年。1989年郭喜梅将风烛残年,饱经风霜的婆婆和无儿无女无人照顾的叔公接回她家一起生活,赡养天年。

  但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她的丈夫突发脑出血病故,留下了84岁年迈的母亲,49岁的郭喜梅和未成人的儿女,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痛不欲生,但为了死去和活着的人,她只能咬紧牙关,坚强起来,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赡养老人抚养儿女的重担。婆婆经历了老来丧子的巨大病苦和打击后,从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都要给婆婆和叔公搬炭、生火、筛灰、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扶起扶座,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直到1998年冬天病故,享年88岁,郭喜梅的叔公也活了80岁的高龄。

  ----相夫爱子、热心助人  

  她和丈夫结婚后一直相依为命,同样的经历和命运使他们相互理解,互相关心,从来没有因为一点小事红过脸吵过嘴,老人、儿女及家里的其他事她从来不让丈夫操心。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贫贱夫妻百事哀”。但这两句话却被郭喜梅彻底的改写了。

  她用一颗慈母般的心对待着四个儿女,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如今郭喜梅老人的四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个个自强自立。

  如今她靠着自己的勤劳节俭和政府的遗属补助金及儿女们的帮助,幸福的安享晚年。

  热心善良的郭喜梅与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总是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谁家有事尽自己所能去帮忙。有一户姓白的人家,从1998年搬到她的院了里居住,已十年了,白家一儿一女,他们两口子外出打工,女儿去外地学习,家中只留一个儿子在武川读书。父母不在,她帮着照顾孩子,白家的孩子有病,她给包饺子、送饭,冬天家里生炉子,她怕一个孩子家夜间中了煤气,总是在晚上临睡时叫他灭掉炉火,注意安全。孩子高考,她急着去教育局了解招生情况,咨询填报志愿,使孩子顺利考上大学。白家与她相处十年,至今仍住在一个院里,如同亲戚一样。

  她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却做到了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正如她所说的“只求我为别人、不求别人为我”,她用朴素的语言和行动给人们树起了一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旗帜。

稿源: 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编辑: 刘金鹏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主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