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赛罕区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全面实施142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三个新高,为迈进全国先进城区行列而努力奋斗”为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千名党员下基层、破解难题求发展”大型实践调研活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辖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助跑”。
赛罕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紧贴实际的专题培训活动,强化践行科学发展的理念,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经过科学分析自身发展的实际,主动融入首府“一核双圈”战略,深入实施建设一个中心城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白塔国际物流园区、首府行政中心区和新型工业区四个组团,打造黄合少镇和榆林镇两个卫星镇的“142”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赛罕区坚持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抓住工业保增长。以金桥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优化工业结构,构筑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石化、硅业、光伏材料、电力、烟草、印务6大主导产业,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截至目前,内蒙古神舟硅业一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已进入投产前联动调试阶段,二期3000吨多晶硅项目、天津中环集团400兆瓦单晶硅片项目和中海油6万吨聚甲醛项目已开工建设,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将在近期开工,中海油6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金桥热电厂二期2×60万千瓦、航天六院空能和风能发电机组配件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台湾绿能400兆瓦多晶硅、晶锭、晶片项目签定入区协议。该区还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引进和承接一批高起点的新项目,年内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同时,白塔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九州通医药物流、京东物流、烟草仓储中心和保全庄蔬菜集贸批发市场等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物流业的全面发展。上海绿地、大连万达、北京金隅、北京光大、北京印象、内蒙古巨华、内蒙古金宇、万豪名园、中银城市广场、南京金盛国际等项目平稳推进,带动了金融、商贸、餐饮、娱乐、信息、房地产、会展等行业发展。北国风光旅游文化景区、农家乐观光旅游景区、白塔历史文化旅游景区顺利启动,旅游资源得到整合发展。建成联华超市金桥店、日购连锁超市和18家农家店,全区农家店总数达到94家,农村经营消费网络日趋完善。
蔬菜种植和奶牛养殖是赛罕区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赛罕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大蔬菜保护地建设力度,特别是厚墙体温室的开发建设结束了呼市地区冬季不能生产果类菜的历史,实现了本地冬季反季节蔬菜供应,蔬菜商品量达到32万吨。已建成16个奶牛养殖小区,成为伊利、蒙牛的重要奶源供应基地,鲜奶产量达到70万吨,建立了“一村一企”奶站管理长效机制。赛罕区按照“连片建设、规模发展、公司经营、农户生产、联产联销”的思路,年内再新建4000亩蔬菜保护地,着力打造成首府蔬菜生产基地,推广农民反租倒包、联户经营模式和“一村一品”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坚持政策、技术、资金、项目向农村和农业倾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赛罕区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着眼于重在实践、破解难题,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贯穿活动的始终。赛罕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努力解决上学难的同时,着力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二十九中、二十二中、航天学校、金桥小学、市蒙幼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相继投入使用;十中、西把栅乡中心校、金河镇第一中心校、三十五中、呼伦南路小学、金河镇第二中心校、黄合少镇第二中心校和民航小学续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为打造更多的优质学校,还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学校长和优秀中学教师。今年一季度,赛罕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已达到9.27万人,参合率达97.47%,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46000人已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86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全区累计23个行政村17574名失地农民和8个行政村5914名失地农民分别加入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失地农民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提高低保标准,城镇低保对象月均提高40元,农村低保对象年均提高200元,70周岁以上无社保老人生活补助、农村五保供养等政策全部落实。建成廉租房200套1万平方米,部分特困群众住房得到保障。今年还将继续建设478套廉租房。赛罕区还着力为民办好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教育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及低保户取暖补贴等10件实事。(记者 贾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