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让群众生活无忧虑

内蒙古日报  2008-01-24 15:35

   消除零就业城镇困难群众生存有“道”

      “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累计安置就业困难对象24.8万人,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了至少一人就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就业工作的总结,让代表、委员们对内蒙古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王淑芳代表是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郊街道曙光社区居委会主任,她告诉记者,曙光社区是典型的“三多一少”社区,即下岗工人多、转制企业多、困难家庭多、家庭平均收入少。现在社区里很多下岗职工又重新上岗,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今后5年,内蒙古将继续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充分的就业。更多城镇困难群众上岗再就业的期盼将变为现实。

      来自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团结村的张铁柱代表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村作为呼伦贝尔市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现在正给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呢!

      据了解,内蒙古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过去的5年里,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了77.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了64%;对农村牧区实行了“五保”供养政策;部分农村牧区开始试点实施养老保险。

      张铁柱建议,要在收入较高的农村提高农牧民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的话,让更多的“张铁柱”放了心。

  扩大低保面困难家庭享受更多“阳光”

      健全和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是不少“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

      额尔敦格日勒代表是锡林郭勒盟别力古台镇额尔敦宝拉格嘎查的嘎查达,她说,将农村牧区低保范围由85万人扩大到110万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的关怀。她所在的嘎查有86户、317人,一些牧民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现状令她忧心。因此,继续扩大农牧民低保范围对广大贫困农牧民来说,真是一个特大的福音。

    链接:去年全区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7.6亿元,增长33%。全区筹集资金11.6亿元,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低保补助标准平均提高20元,覆盖城镇低保对象75万人。 (文/戴宏)

编辑: 安华怡
 

  民情民意 更多>>
·内蒙古新闻网“两会”短信平台用户留言
·乌兰察布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城乡救助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扶困助学开启绿色就学之门
·投资20多亿内蒙古给老少边乡镇铺通油路
·内蒙古实施低保保障贫困人群基本生活
  特别策划 更多>>
  2007,内蒙古的经济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巨… [详细]
  独特的草原文化展现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蒙古速度”。… [详细]
  大庆期间,内蒙古新闻网策划推出《崛起内蒙古》系… [详细]
  媒体报道 更多>>
·内蒙古:“吃饭”财政开始向公共财政转变
·内蒙古将用三年时间全面实现“户户通电”
·内蒙古今年将解决80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
·放弃“金碗”投身西部:别样选择别样幸福
·内蒙古08年将投2.5亿元提高农牧民医疗补助标准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