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乌海到处是茫茫戈壁,30年后的今天到处是集中成片的高效温室大棚。昔日人均纯收入从不足200元到现在的5000元,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5万农民,变为今天拥有一定产业的农区居民,巍巍青山,滔滔黄河见证了历史变迁。
乌海是一座工业城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甚少,全市只有农业人口5.6万人,要拔掉穷根,让农区居民富起来,是乌海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乌海市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向优势产业集中。2004年,在工业化、城市化、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促、“三化”并进的经济发展中,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协调工农关系,实施城乡一体化,5.6万农区居民全部变为市民。对农区居民的温室建设、葡萄种植加大补贴力度;在养殖上,实施了全面禁牧,改良畜禽品种,兴建养殖园区,培育扶持养殖加工企业。到2005年,已初步形成了以葡萄产业为主导,蔬菜、乳肉产业为重点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历经30年的沧桑巨变,立足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的现实,经过调整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高效农业园区的一系列改革发展,乌海市的农牧业终于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艳阳天。“十一五”期间,乌海市要建成6个农业高效园区,实现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创乌海品牌农产品,走进全国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