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德 形似黑纛,状如长矛,是蒙古汗国时期军队的象征和勇猛无畏的战神标志。传说,一次成吉思汗在土拉河战败后,祈求“长生天”保佑。突然,一只又黑又大的神矛——苏鲁德从天而降,落入他手中,成为他日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兵器。
神马 在陵区,还奉养着据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爱骑的后代——两匹白色神马,它格外地受到蒙古人的尊崇。相传,它的祖先受过成吉思汗的禅封,是天神霍尔穆斯德神骏萨尔勒的化身。这里的牧民把它作为偶像供奉着。神马从成吉思汗时代到现在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当老白马死去时,要挑选新的白马来代替,挑选的标准是:眼睛乌亮,蹄子漆黑,全身毛色纯白,不能有一绺杂毛,还要带一点粉白、闪光,通体不能有伤痕疮疤。
祭奠 成吉思汗于1227年病逝至今700多年来,对他的祭奠活动在草原上一代接一代地始终进行着。据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30多次,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成吉思汗陵是经常流动的,所以,祭奠活动因地制宜分散在各地进行。1955年,当地政府征得守陵的达尔扈特人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各旗的成吉思汗画像、苏鲁德、宝剑、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并把各种祭奠活动适当集中,分别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为一年的四次大祭。
每到祭祀之时,众多的拜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千里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传奇人物高大雕像前,献上哈达、炼烛、香炷、整羊、牛羊奶、酥油、马奶酒等最圣洁的祭品。祭奠由达尔扈特入主持进行。主要的仪式有:绕“金柱”(蒙古语称“阿拉腾嘎都苏”)、洒奶、绕神马;绕柱、绕马结束后,即开始献酒。献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伴有朗诵祝词。献酒毕,进殿跪于祭案前,再献哈达、献灯、献羊、献香(念祝词)。整个祭奠过程共需两小时左右。
关于成吉思汗葬地的传说 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成吉思汗行宫位于陵园东南角约l公里处。由直径18米、高13米的金顶大帐、侧殿、高8米的选汗台、射猎场、赛马场、3辆车轮高2米的巨大战车等组成。在这里,游人既可欣赏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又可领略草原风情。
目前,成吉思汗旅游区正在按“三区、两道、八景”的规划格局进行建设,部分项目已经完工。其中“三区”为文物保护观光旅游区、生态恢复保护区和视觉景观控制区,“两道”为成吉思汗大道和风景道,“八景”为游客活动中心、游客教育中心、灵宫观光旅游区、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达尔扈特民俗村、热气球俱乐部、神泉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