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全市关停淘汰了650户污染严重的小企业,涉及固定资产投资30多亿元。为此,曾有2万多人面临二次就业,但同时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30%,也为新项目建设腾出了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十五”以来,对保留下来的200多家工业企业先后投入12亿元进行环保达标治理。
“十五”以来,全市共投入40多亿元进行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热电厂、热网改造、天然气入城、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等,增加集中供热面积860万平方米,使5万户近20万居民告别了烟煤散烧取暖、做饭的历史,大大减轻了面源污染。
“十五”以来,对全市135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办理环评的建设项目进行了环评补课,否决了涉及23亿元投资的132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对116个工业项目进行了环保“三同时”验收。
“十五”以来,从国家和自治区争取了3000多万元环保能力建设和重点污染源治理资金,建成了全区第一个环境自动监控中心,购置了全区第一辆环境应急监测车,建成了全区第一个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使我市的环境监测、监察、应急装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化即省级标准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协调多方选派市区两级环保业务骨干四十多人次到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自治区环保局、南京环保局挂职锻炼,在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员和内蒙古工业大学乌海学院的环境管理专业对全员进行了两次两个月的脱产专业培训,环保队伍素质有所提高。
通过努力,乌海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考从2005年的全国最差到2006年前进了70位,一举进入全国第二阵营末位,并受到曾培炎总理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点名表扬。我市中心城区的空气质量一路好转,从2003年的9个优良天到2004年37个优良天,2005年的87个优良天,再到2006年的215个优良天,2007年,实现了265个优良天。今年,又在向280个优良天的目标迈进。(马铃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