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图片 民族 教育 三农 草原社区 播客 健康 女性 数码 家装 会展 汽车 酒网 旅游 内蒙古通 信息频道
理论 政务 法制 文化 招商 能源 理财 和谐沟通 博客 医药 靓妆 电影 美食 蒙商 购物 笑话 质监 精神文明 经济信息
首页 | 走近鄂尔多斯 | 鄂尔多斯风情 | 鄂尔多斯掠影 | 民生特写 | 精彩鄂尔多斯 | 聚焦名企 | 特色景点 | 精彩花絮
鄂尔多斯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08内蒙古行鄂尔多斯 > 走近鄂尔多斯  正文
“绿色大市”与“畜牧业强市”的合奏曲
内蒙古新闻网  08-09-10 10:26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草原景象。今天的鄂尔多斯,蓝蓝的天空,依旧苍茫;碧绿的原野,满目葱茏;只是许多地方风吹草低不见了牛羊。曾经大片大片消失的绿色,又一点一点复苏在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

  人们不禁要问,漫山遍野的绿色何以能重新出现在鄂尔多斯高原上?

  1998年到2000年,鄂尔多斯市曾经连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不见青”,沙化、退化草原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0%。当时,这里的100万农牧民仍然沿袭传统“农业种粮、牧业放羊”、靠天吃饭的生产生活习惯,年复一年,向日益贫瘠的土地无止境地索取着微薄的回报。

  鄂尔多斯历届党委、政府为发展农牧业、致富农牧民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但农牧业始终走的是一条传统老路,大都收效甚微,有的也只能是解燃眉之急,农牧民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走向富裕。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尖锐地存在着。

  “农民要增收就得多种粮,种粮的结果是沙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制约,在于人与自然的不协调。”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峰深有感触地说,这一主要矛盾不解决,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

  2000年鄂尔多斯市首次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目标,全面推进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半舍饲养殖、转移农牧民“三大政策”,实施生产布局、人口布局、生产方式、种养结构、资金投入、产业化等“六大调整”,在全市掀起一场“绿色风暴”。

  就在这一年,鄂尔多斯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禁牧休牧,对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及西四旗的项目区、沙化退化严重地区进行全年禁牧,其余地区实行4到6月休牧,休牧结束后实行草畜平衡制度。

  也是从这一年起,鄂尔多斯市开始进行大移民,每年根据条件最大化地减少农牧民数量,重点把那些分散的、生产生存条件恶劣的农牧民迁移到宜发展生产的地方或把他们迁移到城市中就业。

 [1] [2] [3] [4] [5] 下一页
稿源: 《今日中国》  编辑: 李东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指导单位:
国 务 院 新 闻 办 网 络 局
主办单位:
自 治 区 党 委 宣 传 部
自 治 区 党 委 外 宣 办
自 治 区 经 济 委 员 会
自 治 区 旅 游 局
协办单位:
内 蒙 古 互 联 网 新 闻 中 心
呼 和 浩 特 市 市 委 宣 传 部
鄂 尔 多 斯 市 市 委 宣 传 部
乌 海 市 市 委 宣 传 部
  精彩花絮
最完整的召庙-准格尔
蒙古族的圣地:成吉思
风光独特的黄河峡谷
沙漠绿洲——转龙湾
  民生特写
·鄂尔多斯:构筑新世纪的能源之都
·鄂尔多斯多元发展争做世界一流
·鄂尔多斯实现生态突围
·东胜区农业产业化取得成效
·鄂尔多斯市5年转移农牧民40多万人
·鄂尔多斯市勾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蓝图
·协调并进 共筑和谐——生机伊金霍洛
·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鄂尔多斯模式
·东胜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发展前景
  特色景点
·鄂尔多斯开创工业旅游
·康巴什新区—新型城市
·鄂尔多斯“沙棘之都”
·铁西新区——魅力无限
·响沙湾提升文化品牌
·天骄圣地成吉思汗陵
·东胜市容立足长治久洁
·交通发达的鄂尔多斯
·走进东胜区公益拆迁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5000481 号
新闻热线:0471-48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