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川县“三千联动富民工程”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
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发展致富,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2008年,武川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三千联动富民工程”,即从县直部门、乡镇机关抽选 1000名党员干部,帮扶 1000名农村党员发展产业,农村党员在创业发展的同时,带动 1000户农村群众共同发展。通过“三三”结对,组成党群帮带链,充分发挥乡镇、县直部门党员干部的帮扶优势作用,通过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和智力支持,帮扶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带头和示范作用,通过积极主动的创业,带动群众共同创业,实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目标。
没有一家一户的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武川县兴旺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兰熙鹏是义兴元村的一名基层党员,起初她在党支部的帮助下养殖笨鸡,并将笨鸡蛋贴上“兰姐”商标,装箱进行包装,“兰姐”乡村笨鸡蛋卖出了比普通鸡蛋高出一倍以上的价格。她对记者说,自己有了致富经验,就想着要带动全村的村民共同奔小康。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许多村民开始成规模地喂养笨鸡,所产鸡蛋和笨鸡通过兰熙鹏的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集中销往呼市、北京等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如今,武川县兴旺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供不应求,受益的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记者了解到,为了尽快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武川县县委、县政府制定详细的帮扶措施,扎实稳健地开展工作。首先组建帮带链,帮带链组建好以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的需求,选择建设期短、投入相对较小、见效快的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力争用 3年的时间使被帮扶户实现脱贫致富。
“三千联动富民工程”的实施增强了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哈乐镇五福堂村的农民杨占新动情地说:“现在干部亲自上门帮扶我们,有的党员干部还出钱帮助我们,我们学习成功生产经验的劲头十足,我不仅要使自己脱贫致富,也要去帮扶其他的村民脱贫致富。”
武川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玉兰告诉记者,实行“三千联动富民工程”是武川县帮助农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探索。“三千联动富民工程”要求党员干部深入一家一户,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民脱贫致富出主意、定计划、找资金、搞项目。这种做法既解决了农民致富思路不清、致富无门的问题,也解决了缺资金、少技术的问题,加快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李玉兰说,县委组织部还将定期对党员帮扶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形成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把“三千联动富民工程”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亢春燕)
|
|
|
①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③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