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县:突出“两大组团”建设“五大园区”--专题
      时代楷模                           更多...
一位老人一片心海

    他,一个平凡的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兽医专家,已把自己半个世纪的…
• 武汉鼎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模范
• 武汉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部分与会人员发言
• 爱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流淌
• “爱心妈妈”团队真情呵护迷失的心灵
• 爱的奉献——记武川县可镇居民郭喜梅孝老爱
• 构建稳定和谐平安社区——记三里营东社区民
• 走进希望季节,走近绿色家庭——记全国“三
• 谁言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刘云秀赡养百岁婆婆成佳话
• 困苦励志品学优——记自强女孩武彦的感人事
• 一位老人一片心海
      城市新跨越                         更多...
城建民生工程造福首府百姓

    首府城建工作以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切入点…
• 城镇群组团式承接核心区功能辐射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 首府投入21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整体搬迁让府兴营村民过上城市人生活
• 以亮丽的市容市貌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 向36%城市建成区绿地指标冲刺
• 土左旗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首府开展大规模“增加绿量”园林景观建设
• 首府解决市容薄弱环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以科学发展观的高标准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 城建民生工程造福首府百姓
      图片报道                         更多...
呼市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武川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和林县:突出“两大组团”建设“五大园区”
内蒙古新闻网  09-05-25 16:10
 
        出塞外古城呼和浩特南行 50公里,一个欣欣向荣的小县城展现在眼前,这就是闻名全国的绿化模范县———和林格尔县。

        据该县县委书记刘文玉介绍, 2008年和林县从设施建设、工业、农业、城建、民生等方面筛选出 32个重点建设项目,以此为抓手,截至年底该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97.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55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701元。今年和林县将借科学发展之风,以“科学发展、打造首府卫星城,多元推进、筑牢经济基础,富民强县、构建和谐社会”为学习实践活动载体,重点突出“两大组团”(开发区、城关镇)、建设五大园区”(经济开发区、石材建材园区、电力园区、大南山旅游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建设新城区、改造旧城区、拓展开发区上做文章,努力加快城市生产要素的集聚,为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

        据了解,过去和林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县”。进入上世纪 90年代后期,和林县重新调整思路,确立“工业兴县”的发展战略,以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以招商引资统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全局,扩大对外开放,工业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以和林电厂建设和丰富的优质花岗岩资源开发建设为依托,规划建设电力工业园区和石材建材园区,形成乳、肉、薯、电力、石材等产业。据了解,目前全县各类工商企业累计达到 400多家,重点企业达到 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6家。泉林包装内蒙古无菌包装材料生产项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生产厂项目、锦鑫石材生产项目等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为全县工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和林县还积极推进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今年和林县要在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继续做好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链条式经营格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和林县百姓眼中,城镇绿化如一夜春风,为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带来勃勃生机。县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从 2001年到现在,和林县新增各类造林面积 124.6万亩,平均每年以 15.6万亩的速度递增。退耕还林工程自 2002年启动以来,完成退耕地造林 11.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 35.63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林面积 22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 42.7%,森林覆盖率达到 33%。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林县生态旅游也以产业化的方式发展开来。以大南山生态旅游园区、南天门林场、白二爷沙坝等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区已凸显出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独具特色的东山书法艺术园、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园尽情彰显出大南山生态工程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如今,每日来此晨练已成为小镇百姓的一个习惯,这里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大氧吧”。

  沐浴着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春风,和林县正在新的征途上阔步前行。(王慧)

稿源: 呼和浩特日报  编辑: 刘金鹏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主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