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公司油浆脱灰项目的第一批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调和成功。各项分析数据显示,此次调和的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各项指标远优于目前执行的Q/SYTS0011-2018《燃料油》标准,其中最为关键的灰分指标由之前的0.33%(m/m)左右下降至0.027%(m/m)左右,灰分脱除率达91.82%,效果良好,标志着公司油浆脱灰项目一次性投用成功。
燃料油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解释,所涉及的标准和名称繁多:按照加工工艺流程来区分,又被称为工业重油,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俗称油浆)和混合重油;按照用途来区分,又分为船用内燃机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于1996年参照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燃料油标准ASTMD396-92《燃料油》,制定了中国的行业标准SH/T0356-1996,将燃料油分为1#、2#、4#、5#、6#、7#燃料油。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5#轻、5#重、6#和7#燃料油;在新版标准下,5#-7#燃料油牌号是按100℃下的运动粘度来划分的,我公司长期生产的燃料油就是符合6#燃料油标准的产品。此次公司调和成功的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也属于6#燃料油标准范畴,但在产品质量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对影响产品品质的核心指标——灰分,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将产品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此举使得我公司燃料油产品摆脱了仅仅作为供能燃料的单一属性,成为能够作为下游产业原料的产品,提升了我公司燃料油产品的附加值。据悉,高品质的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可以作为生产油系针状焦和炭黑的优质原料,也可以成为调和船用燃料油(RMG系列)的优良组分,彻底摆脱灰分、粘度和碳芳香度指数三个指标构成的调和限制。
近些年来,公司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努力抢占高端产品市场。为确保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的顺利生产,生产运行处会同第一联合车间和油品车间根据现有装置生产条件,制定油品生产调和方案:一方面针对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生产所需调和温度的较高要求(80-85℃),协调第一联合车间催化装置在不超工艺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油浆出装置温度,减轻罐区维温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对油浆馏出口分析监控频率,组织进行小样调和实验,对脱灰剂加入量和操作温度加以论证,为罐区调和操作提供第一手数据;再一方面,油品车间认真组织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调和目标罐306#的投用工作,精细把控调和加剂量和加剂速度,做好加剂设施的防冻凝工作和调和罐的维温工作,确保了调和过程的顺畅。在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生产过程前后,公司规划计划处积极向总部争取了2000吨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生产计划,从而减轻了日常普通燃料油的供货交库压力;技术处组织了多次油浆脱灰剂的技术交流,并协调厂家进厂指导项目的投用;营销调运部紧密和生产部门配合,合理安排日常燃料油和工业重油出厂进度,确保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生产期间的普通燃料油市场供应。总之,全公司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将细化“双效”服务的理念落实在了实际工作当中,齐心协力确保了此次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低灰燃料油(低灰油浆)的顺利生产有效填补了公司此类产品的空白,为提高公司效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高质量清洁油品生产力度,为实现打造受人尊重的一流企业愿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编辑/田红营 文/王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