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又以煤炭、电力、建材、冶金等行业为重点,将能耗指标分解落实到84户重点能耗企业,明确节能标准,严格能源审计,确保年度节能目标如期实现。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严格依法关停整顿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企业,腾出环境容量,支持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矿业秩序整顿成果,坚决打击乱采盗采行为,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全面治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环境污染,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上马。把循环经济作为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的根本性措施,围绕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炼有色金属、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建材、焦炉尾气开发利用、矿井水回收利用等领域,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着力将八大工业园区打造成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汪英杰介绍说,在蒙西工业园区内,28家企业形成了企业间共生网络,一个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将会是另一生产过程或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整个工业园区形成各种资源(能源、水、原材料、废弃物等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从而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的零排放。
由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型
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能源重化工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是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就在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同时,我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也由以往的原料输出型向转化增值型发生转变,资源优势越来越多地向效益优势转型。
在采访中,一位工作人员不经意说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鄂尔多斯就没有没煤的地方。话虽夸张,但也有一定依据。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市,鄂尔多斯的煤炭储量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半、全国的六分之一,煤炭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了鄂尔多斯市迅速崛起。但由于诸多原因,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煤矿点多面广,90%以上煤矿未实现机械化开采;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
“原煤多数以原材料外销,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低。”这是以往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据统计,从解放初到转型前,全市累计生产原煤约6亿吨,却动用煤炭储量达60亿吨。这是一个令人尤其是令鄂尔多斯人痛心不已的数字。
面对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我市的决策者们当机立断,决定绝不能再走“爷爷吃孙子粮”的老路。于是,煤炭生产开始转型,集中精力进行提高回采率的技术攻坚。到2007年底,全市地方煤矿数量将由以往的550多座缩减到300座以内,各旗区的保留煤矿将全部实现正规化开采,煤矿机械化装备水平不低于90%,煤矿采区回采率平均达到75%以上。
节约资源对于鄂尔多斯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提高回采率实现延长煤炭资源的服务年限,还有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为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我市努力提高煤炭产业层次,实施煤炭重化工、煤炭洗选配、煤电一体化、煤炭大循环、煤炭企业集团化五大战略,加快资源转化增值。
在提高煤炭产业层次工作中我市导入两种发展新模式:一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中煤、煤矸石、煤气的再利用。另一种是园区化集中发展模式,以煤电、煤化工等为“母体产业”,配套建设相关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中到园区,打造产业聚集平台。同时把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与区域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蒙西、棋盘井、树林召、乌审召、沙圪堵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层次,推进大路、上海庙、纳林河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建设气势宏大、装备先进、环保节能、循环示范、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的现代化工业大基地。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节约利用,实现产业升级。电力工业重点发展城镇和工业园区热电联产、矸石发电、空冷机组等国家政策鼓励项目。鼓励风、光、生物质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实现产业领先,使化学工业成为我市新的重大经济增长点和支撑力量。推动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增加科技含量,装备先进工艺,着力在氧化铝、多晶硅、新型水泥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创新传统产业。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着力培育一批与大企业、大项目协作配套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不断推出更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整体提升地区产业素质。
在我市“十一五”规划中,记者注意到:五年内鄂尔多斯将以工业基地为核心,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构筑综合循环产业链,重点打造以下几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以伊旗乌兰木伦煤化工基地为核心,形成煤制油产业集群;以达旗树林召、准旗大路基地为核心,形成煤制甲醇及下游产业集群;以乌审旗纳林河基地为核心,形成以煤为主、煤气互补的化工产业集群;同时积极推进上海庙等工业基地建设。在我市“十一五”规划中,记者注意到:五年内鄂尔多斯将以工业基地为核心,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构筑综合循环产业链,重点打造以下几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以伊旗乌兰木伦煤化工基地为核心,形成煤制油产业集群;以达旗树林召、准旗大路基地为核心,形成煤制甲醇及下游产业集群;以乌审旗纳林河基地为核心,形成以煤为主、煤气互补的化工产业集群;同时积极推进上海庙等工业基地建设。
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鄂尔多斯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先决条件。
短期的阵痛,使鄂尔多斯市经济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转变。近年来,我市坚持集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遵循“三大规律”,实施“三大战略”,按照“经济基地化、基地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要求,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以培育发展具有强势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为目标,选择基础较好、要素集中和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的区域,把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布局与区域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和区域特色经济形成,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更高水平上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工业主导战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走“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以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为主线,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突出项目带动,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自主品牌,培植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一批具有新型工业化特色的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煤化工、汽车制造、现代医药、服装和食品加工等新兴支柱产业。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煤制肥、醇、炔、苯、油及下游系列产品,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化工基地;汽车制造业逐步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转变,建设融入国际高端产业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服装业以鄂尔多斯羊绒衫等为重点,培育自主品牌,巩固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现代医药产业重点发展中蒙药产业、生物制药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食品加工业重点打造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知名羊肉品牌。巩固提升煤炭、电力、化工、天然气、冶金建材、绒纺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材料工业等新型产业。
“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摆脱发展—关闭—再发展—再关闭的困扰,创造了鄂尔多斯工业化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跨越。经济总量进入西部145个地级市前15位,综合实力列中国百强市第53位,综合经济指标全面进入自治区前三位,部分指标居全区第一、二位,实现了从全区中游位次向与呼包二市交替领先的跨越。旗区财政收入全部过亿,县域经济组团式进入自治区“第一方阵”,东胜区荣登全国百强县第25位,成为自治区唯一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旗县区。
在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鄂尔多斯领导和决策层始终保持着清醒、冷静、务实的头脑。在2006年召开的鄂尔多斯市第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云峰在报告中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遵循产业演进规律,把握产业发展政策,适应市场需求,发挥优势,扬长改短,实现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加快推进第一产业向现代农牧业、绿色农牧业、高效农牧业转型,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到5%以下;第二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集群化演进,原煤创造的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降到10%以下;第三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宽领域发展,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提高。着力构筑以新型能源化工产业为龙头,基础产业、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与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段描述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更具实力的鄂尔多斯,也从中掂量出了实现预期目标沉甸甸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