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02至2006年,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总支出由1.18亿元增加到3.36亿元,预算内教育拨款由9千万元增加到3.05亿元;2001—2006年期间,全市共筹措教育建设资金4亿多元。建成了乌海学院,改善了乌海一中、六中、十中3所公办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项目47个,总投资1.2亿元,新增改、扩建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园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和校容校貌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市2002年启动了教育城域网建设,在投资300万元完成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基础上,2007年,市政府拨款100万元用于教育城域网三期工程建设。工程完成后,全市将有34所城区中小学的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育网络中心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我市远程教育天网工程同步推进,截至到目前,天网工程共投入资金317. 7万元,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41个、卫星收视项目学校38所、计算机教室15间,农村和偏远学校天网工程覆盖率达100%。三区政府用于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投入达万元,全市有计算机教室间,计算机台,全市中小学的校园网也在加速建设中,如市一中、市六中、职业技术学校等部分中小学已基本完成校园网综合布线。全市中小学现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室240余套。
在加快教育技术信息硬件建设的同时,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市电教馆、远程教育网络中心每年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多数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并开展教学活动。
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从2005年开始,乌海市率先在全市农区、城镇低保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特殊教育学生中实行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当年惠及学生7637名,“两免一补”总金额为213万元。
2006年,启动了农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将农区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惠及农区所有学校3998名学生,当年经费补助金额365万元(包括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242万元)。
2007年,乌海市第五次党代会首次做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即对全市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56000多名学生实行“免杂费、免书本费、免作业本费、免食宿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四免一补”政策,从而使乌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乌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体现了乌海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和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乌海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和优先发展教育的魄力和决心。同时,乌海市又开始着手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零收费”政策,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收费项目,从根本上治理教育乱收费。
2008年,又免除了低保家庭学生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学杂费、住宿费、教材费。惠及学生1178人,免费金额共计12600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