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武川县顺应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趋势,坚持改革创新,从工作实际出发,及时对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的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通过“五个创新”,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一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县委提出,要从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的工作覆盖面出发,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支部领办”、“企企联建”党组织等不同模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建设。目前,全县有“村企联建”党支部11个,单独建立或村党支部领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支部16个。
二是创新基层干部选任机制。首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今年县里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了43名武川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培养储备了一批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人才。其次,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或挂职,选派干部在原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和职级不变,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第三,选派村干部到乡镇工作。今年准备在全县范围内选聘3—5名带富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到乡镇任职,激励村干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邮寄的方式宣传,广泛宣传上级党组织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同时,宣传基层流动党员教育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选树流动党员先进典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典型示范作用。其次,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定期联系、互通信息制度。为长期外流的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全县90%以上的流动党员与党组织实现了定期联系。第三,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在全县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7个乡镇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在流入人口较多的可镇建立了流入党员服务中心,不仅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异地管理教育,也为流动党员在支持家乡建设方面搭建了良好平台。
四是创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制定了外出务工经商能人返乡创业政策,鼓励他们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业,或担任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等,培养一批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其次,表彰奖励创业模范带头人,每年“七一”都要对一批农村的党员创业、致富模范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激发农村党员的创业热情。第三,命名农村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和示范基地,去年,在全县命名了首批十一家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和示范基地,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效机制长期坚持下去,每年进行考核和命名,为培养农村创业人才创造了必要条件。
五是创新基层党员互帮互助机制。在全面总结三级联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县委提出了统筹城镇乡村党建的“三千联动富民工程”。即在全县组织实施以千名县直、乡镇机关党员帮扶千名农村党员创业,带动千名农村群众致富的“三千联动富民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共结成党群帮扶链1014条,落实项目951个,通过城乡党员的互帮互助,有效推进了武川县的设施避灾农业、生态畜牧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