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期:和林县:五项措施打造旅游强县--专题
      时代楷模                           更多...
一位老人一片心海

    他,一个平凡的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兽医专家,已把自己半个世纪的…
• 武汉鼎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模范
• 武汉鼎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部分与会人员发言
• 爱 ,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流淌
• “爱心妈妈”团队真情呵护迷失的心灵
• 爱的奉献——记武川县可镇居民郭喜梅孝老爱
• 构建稳定和谐平安社区——记三里营东社区民
• 走进希望季节,走近绿色家庭——记全国“三
• 谁言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刘云秀赡养百岁婆婆成佳话
• 困苦励志品学优——记自强女孩武彦的感人事
• 一位老人一片心海
      城市新跨越                         更多...
城建民生工程造福首府百姓

    首府城建工作以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切入点…
• 营造宁静最适居的首府城市
• 呼和浩特市“三城”同创 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 311个蓝天到341个蓝天的飞跃
• 我市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
• 城镇群组团式承接核心区功能辐射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 首府投入21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整体搬迁让府兴营村民过上城市人生活
• 以亮丽的市容市貌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 向36%城市建成区绿地指标冲刺
• 土左旗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图片报道                         更多...
呼市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武川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第226期:和林县:五项措施打造旅游强县
内蒙古新闻网  09-07-24 14:45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和林县广纳民意,深入调研,提出“加快景区建设步伐,打造人性化服务环境,加大对外促销力度,形成旅游产业链条,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五项措施,全力打造首府南线旅游黄金线路,实现“首府后花园、塞外休闲城”的建设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景区建设步伐

  以盛乐博物馆为基点,完成盛乐古城遗址公园的建设、保护和规划;依托传统草原文化和新时期的民族风情,以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回归自然为目的,开发建设乡村旅游,满足游客对大自然的探求,让城市居民亲近农耕文化,让享受现代文明的人们了解传统产业文明和乡村文明。

  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发挥生态效益,着力发挥和林县“青城氧吧”的功能;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逐步建成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涵盖文化景观区、生态度假区、欢畅娱乐区、生态休闲区和滨河休闲景观带等“四区一带”的大南山旅游园区。

  二、打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通过不断完善旅游饭店、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购物娱乐中心、旅游信息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点的设立,规范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进一步使和林旅游的服务环境更规范、更人性化。

  三、提升旅游软环境水平

  通过全面推进“爱我家乡、兴我和林”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和积极开展全民参与的校园、企业、社区、广场等各种文化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崇尚科学、讲究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形成“我们的家乡,我们共同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和林县的旅游软环境水平。

  四、形成旅游产业链条

  依托蒙牛4A级工业旅游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盛乐博物馆、盛乐遗址公园、盛乐百亭园、南天门森林公园和前夭子水库等景点,精心打造工业游、农业游、历史文化游和生态游为主的旅游产品,基本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历史风貌、文化内涵、独特创意的旅游产业链条,推出呼市南线以及周边旗县最成熟、最具吸引力的一日游、二日游线路。其中,今年推出的“重走西口”蒙晋风情游,能够有效优化整合和林县的现有旅游资源,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进一步发挥资源的市场作用,将成为和林格尔一日游向二日游成功转化的助推器,对促进和林县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委会提出的“土左旗、托县、和林县以现有建成区为中心,组团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城镇圈”的方针为抓手,加强与周边旗县区以及山西等外省市的沟通合作,主动融入“一核双圈”。

  依托“乳都核心区”、“草原第一都”、“西口第一镇”、昭君出塞通道、“剪纸艺术之乡”、“魅力名镇”等品牌优势,组织参加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北方十省区旅游交易会,加强与主办城市的交流合作,在当地进行宣传,提升和林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稿源: 呼和浩特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 吴季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4811341、4811342、4811343。

主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新闻网